活动回顾丨DALI EPIKORE 11现身台湾


2023年12月6日早上十点,极品举办DALI EPIKORE 11喇叭的台湾发表会。这是DALI 40周年纪念产品,2023年5月刚在慕尼黑音响展露脸。EPIKORE 11是KORE与EPICON之间的桥梁,技术传承自KORE,价格便宜很多,算是要来抢市场的。为何名为11呢?我问这次来开发表会的Gilles Brun与Rai TB,他们说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就是个数字而已,跟EPICON 8一样。Gilles说明年还会推出更小EPIKORE 7。由于早上采访,所以极品准备了阿莫蛋糕、传统手工海绵起司蛋糕、还热热的蟹壳黄,以及水果饮料等,真是有心。


29.jpg


30.jpg


31.jpg


EPIKORE 11属于4.5音路设计,采用4个8吋低音,一个6.5吋中音,一组EVO-K Hybrid高音单元。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跟KORE一样,采用SMC Gen-2(Soft Magnetic Compound)材料用在磁力总成中的中心极片上(Center Pole Piece)。这次比较特殊的是SMC也用在分音器中的电感铁心上。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传承自KORE的EVO-K高音由一个35mm软凸盆高音单元与10x55mm铝带高音结合。而中音与低音单元的振膜也都是他家独特的纸浆木浆混合振膜。选择35mm高音的原因是,它的发声面积有25mm的二倍,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功率,也可以跟中音单元做更整体的衔接。高音单元中也不再灌冷却磁液,让振膜运动得更自由。为何不再灌磁液?因为35mm直径散热能力更好,不再需要借助磁液帮忙散热。


铝带高音负责12.5kHz以上频域,它所用的磁铁跟一般不同,是以neodymium, iron 和 boron三种材料混制,可以承受更大功率。而且背后有盖子。铝带高音的问题是承受功率比较小,而且垂直扩散⾓度也比软球顶高音小,为了二者的垂直扩散角度一致性,必须限制软球顶高音单元的垂直扩散角度,让二者一致。


37.jpg



38.jpg


与KORE相较,二者高音一样,不过KORE中音采用7吋,而EPIKORE 11则是6.5吋。KORE用两个11.5吋低音单元,EPIKORE用四个8吋低音单元,二者的振膜面积差不多,但8吋单体会比11.5 吋单体拥有更好的控制力与更低的失真。


39.jpg

40.jpg



EPIKORE 11上面两个低音单元分频点在170Hz,下面两个低音单元分频点设在370Hz,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降低地板反射低音的干扰。如果不这样设计,很容易在250-300Hz的频域中有大凹陷。


41.jpg


什么是SMC 2,第二代的SMC,用在磁铁中心那个圆柱上,它是由很小颗如细沙般的磁珠组成,每颗磁珠都是绝缘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降低音圈的窝流,还可以降低磁滞作用,由此大幅降低失真,从附图中就可以看到测试结果。SMC 2只用在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上,我问为何高音单元不使用SMC2?他们回答是改善效果很轻微,但会增加成本,所以没有必要。


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都装在铝板上,与箱体隔离,藉此避免低音单元振动时的影响。低音与中音单元的音圈筒以钛金属制成,这种金属的好处是更强固,可以在音圈筒上开更大的散热孔,提升音圈的散热效率,也能承受更大的输入功率。


箱体以MDF制成,面板厚达40mm,其余也有18mm厚。中音单元有自己独立的腔室,上下两组低音单元也有各自独立腔室,还加了低⾳反射管,至于高音本来背面就是密封的。上下两支低音反射管是呈现斜八字形,避免形成管风琴发声管的振动。


分音器安置在箱体底部,与传统无铁心电感相比,SMC第二代可以拥有更低的直流电阻,也不容易受到干扰。与传统铁心电感相比,可降低电流失真。而且分音器采用点对点焊接,不采用印刷电路板。EPIKORE 11属于双线设计,原厂提供跳线而非金属板,因为⾦属板的声音表现不如「线」。



EPIKORE 11的规格:


29-34kHz


最大音压116dB


平均阻抗4欧姆


灵敏度89dB(2.83V)


分频点170 / 370 / 3,100 / 12,500


重量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