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s Franck是位瑞典音频工程师,专注于电影音效设计与混录,代表作包括《方形/The Square》《游客/Force Majeure》以及荣获杜比全景声混音大奖的《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
Andreas Franck既在个人(家庭)工作室创作,也在(专业)后期制作室工作。本次访谈中,他分享了Trinnov如何帮助其混音作品实现从个人工作室到后期制作室乃至商业影院的无损呈现。
请简单自我介绍
我主要从事电影长片(偶尔涉及电视剧)的声音设计与混录工作。2001年入行,我凭借《悲情三角》获得戛纳电影节CSD大奖,这是我的首部杜比全景声作品。
初识Trinnov是怎样的体验?
我的工作涵盖从声音设计到混录的全流程。通常需要在工作室持续三到四个月,因此建立个人工作室进行对白编辑等前期工作尤为重要。
虽然配置了高端监听音箱,但个人工作室的声学表现始终欠佳。当将作品移至后期工作室时,总会发现声音存在偏差。直到在巴黎亲历Trinnov的演示,其精准的声音聚焦和整体美感令我震撼不已。
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每次从个人工作室转战后期制作室都充满焦虑。在私人空间打磨3个月的作品,能否经得起专业环境的考验?特别是在低频处理(100~200Hz频段)方面。即便经过校准,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影院的声学特性差异更增加了制作适配多场景作品的难度。
首次使用Trinnov校准时有何感受?
校准过程出乎意料便捷——只需精准摆放3D麦克风并启动程序。相较于传统校准,Trinnov让我能专注单点最优定位(主监听位),同时兼顾客户区的低频补偿需求。这种智能平衡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
Trinnov如何影响您的工作流程?
作为非技术流从业者,Trinnov极大降低了工作失误率。其精准的延时与相位校准让系统“隐形”,使我得以完全专注于创作。现在只需确认设备就位,即可放心投入艺术创作。
会对行业新人推荐Trinnov吗?
建议优先进行声学装修。即使选用了平价的监听系统,也要配备Trinnov。这个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保障,更是创作自信——它确保你听到的,就是真实的。无需在设备疑虑中消耗创作能量。我永远不会出让自己的Trinnov设备,它是值得信赖的创作伙伴。
当然,没有它你也可以工作。但总是有这种焦虑,至少我工作的时候会有。一切都应该整洁有序地排列,这样我才能真正做我想做的事。我很高兴Trinnov已经尽了他们的一份力量,这样我就可以做我自己的了。
※ 本文原载自Trinnov官方博客。
※ 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在脸书上关注“米乐影音 Miro Sound & Vision”,或者访问米乐数码影音官网(www.mirosoundvision.com)及致电(021)36522009/36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