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升级功放了,最近Atmos与dtsx很热,打算升级,一直在马兰士、天龙、雅马哈前级之间犹豫。虽然知道它们的风格,但很多年没仔细的去比较过,不知道现在的各家的风格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样的变化。金陵音响的试用活动,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
开箱过程不多说,厚重的箱子。外观不是重点,但也要说一下。
现在流行家族式的前脸,不过有缺点就是对于非旗舰来说,这块屏幕太小了,但相对来说,对观影的影响也小了。在看看后面,没有8802a那么诱人,但也清清楚楚。
按部就班的设置,8个位置,不用完全测试完也可以,但测试完了肯定精度更高。
接下来重点说说听感这才是重要的。
首先,马兰士的确适合听音乐。这次上海音响展的时候,正好听到一个猛牌的白金系列,定位、细节、脱箱感,真是一流水平,价格当然也是一流。
定位、细节、脱箱感,都和AV功放的线条感有关。线条感强了,声场就会小,但同时也就更加适合听音乐。马兰士的线条感的确比天龙,比我dts-es时代的雅马哈强很多,音乐的定位、细节出来的,就不糊。
另外,线条感与调声有关。我用星际穿越,男主角第一次闯入nasa之后,和布兰德教授他们开会的那一段来测试人声。马兰士明显细节多,唇齿音更强,相应的,人声的线条感与定位也就更准确,你似乎可以感觉到一个具体的声源,在屏幕的一个点,或中间,或偏右,当然,我屏幕比较大,180寸的样子。但同时,人声就不那么醇厚。相比之下,雅马哈就是醇厚的人声从整个屏幕扑面而来。
那种感觉更好?看个人喜好。
我一直比较喜欢电影院的那种声场的感觉。这种感觉未必正确,很可能是电影院器材或者大空间作出的妥协。但就是喜欢这种感觉。
不过,这一次马兰士人声的定位给我的印象比较深,我甚至开始觉得这种定位清晰的感觉也不错。
这是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后来我发现,似乎可以兼得。因为马兰士的声音更尖,雅马哈的更醇厚,我就把雅马哈的低音调低,高音调高,再来听,发现风格的差异还是存在,但大大的缩小了。其实,这很好理解,人对高音的方位敏感,对低音的不敏感,这么一调整,线条感自然出来了。
之前我再论坛提了一个问题,说如果不进行DSP处理,忠实的还原,所谓声场大小的差异,到底靠什么?现在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靠各个频段的EQ曲线。
但如果自己调EQ肯定顾此失彼,而且,声场也不全靠EQ,所以各品牌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5011作为入门级的功放,更适合那些不要求爆,但要求醇厚对白的人。而且,电影中大多数时候,对白,背景音乐是最主要的听觉内容。
最后说一个小问题,调音量的时候,字幕可能被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