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得所有人家中都有适合聆听落地喇叭或是家庭剧院的空间,不少人也把目标转向更小巧的书架型喇叭,以桌上型系统的方式满足个人对于听觉的小小奢求; Sony 近期在台湾推出一套针对桌上近距离聆听所规划的桌上型聆听系统 CAS-1 ,就是瞄准这种屈就于环境但又不愿对声音有过多妥协的玩家设计。
其实 CAS-1 在去年 Sony 于日本推出 h.ear 系列耳机就已经于日本上市,当时就对这套设定在小书房的迷你系统相当有兴趣,尤其去年恰好在日本小旅行时,也在东京银座的 Sony Building 稍稍试听了一下,搭配钢弹 Unicorn 的原声带,坐在喇叭前,还真的不像是一对小玩具的表现,不过台湾也一直到了最近才正式引进。
CAS-1 预设使用者能聆听音乐的空间相当小,以 75 公分到两公尺为最佳化聆听环境,除了主机缩小,同时也搭配一组小巧的被动式式二音路扬声器,加上考究且具整体感的外型设计,完全就是微型精品的定位。
不过不同于 UDA-1 还考虑到可能会用于连接游戏机、电视、影音播放机等设备故还预留了一些数位输入介面, CAS-1 把输入介面做了大幅度的精简,仅留下蓝牙、 USB Type-B 以及可读取 USB 随身碟的 USB Type-A 介面,甚至连手机原生 OTG 、除 USB 之外的数位与类比介面等,全部都简化。
以笔者个人的需求, CAS-1 的介面是稍微少了一点,因为若要搭配像是 PS4 游戏机使用,就只能把 USB 拔来拔去,否则蓝牙的延迟是不足以应付动作类游戏所需要的同步的,不过若是单纯听听音乐, CAS-1 应该也还算够用,只可惜少了 UDA-1 的手机直接 OTG 兼充电功能,最多只能将手机插在前方的 USB Type-A 之后用蓝牙播放。
先从主机介绍起, CAS-1 主机相当的清爽,能够比 UDA-1 小巧那么多,主要也是不再整合电源,而是透过外接 19.5V 变压器供电,小小的方盒尺寸让笔者想到装手工饼干的铁盒;正面有着开关、输入切换、耳机用的 3.5mm 插槽以及用来读取随身碟之馀也可以帮手机充电的 USB-A 。
至于机身后方就是喇叭端子,可选择直接让喇叭线锁在上面,或是使用香蕉插连接喇叭,另外还有蓝牙的配对建、耳扩的增益、是否啟动自动待机模式的开关、 USB Type-B 等介面,至于 NFC 则放在机身顶部,」哔"的一声就可让具备 NFC 的手机快速与 CAS-1 配对。
Sony 日本官网也针对这台主机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它的内部刻意把后级输出以及耳扩输出分开成两张电路板,这是为了怕后级产生的杂讯影响到耳机扩大;而 CAS-1 所采用的后级是基于 Sony 独门的 S-Master HX 数位扩大技术,并且号称使用了 Sony 高阶鑑赏型扩大机 ES 系列的部分元件,出力最高达 24W+24W 。
而耳机扩大的设计则是由先前 Sony 的随身耳机扩大 DAC 一体机 PHA-2 演化而来,基于德州仪器 TA6120A 扩大晶片,也保有增益切换的功能,于 32 欧姆下为 180mW , 300 欧姆为 35mW ;至于主要的解码则是由德州仪器的 32bit DAC 晶片 PCM1795 负责,藉由 USB 可支援 24bit 192kHz PCM 格式,并藉由 LPCM 转换支援最高 DSD 2.8MHz 。
当然 Sony 的 DSEE-HX 数位补正技术也出现在 CAS-1 上,除了可选择外,也有别过去是啟动后就强制,反而导致高音质档案产生失真, CAS-1 的 DSEE-HX 则是具备自动模式,仅在音乐格式较差时才会运作。
毕竟 CAS-1 定位不是甚么入门级的产品,它的蓝牙当然也是用上了 Sony 最新的高音质传输协定 LDAC ,当在 990kbps 高频宽模式下传输 24bit 96kHz 音讯,可提供 20Hz-40kHz 的频响表现,搭配 Sony Mobile Xperia 较新款的手机或是 Walkman 即可享受到便利且高音质的蓝牙音乐体验。
虽然一般这种成套的系统,多半会觉得扬声器的表现不会太好,像是 UDA-1 甚至就是保留给玩家自行选择要搭配那些被动扬声器,不过 CAS-1 的扬声器却也是费了一番苦心,而且这些用心从开箱的配件就可感受到,至少笔者还没看过像这样的系统原厂就附赠 5mm 刚材底板的,原厂的喇叭线则是刻意选用 18AWG 包覆透明层,并把长度定在 1.2 公尺。
把扬声器拿在手上,也可感受到这两个小傢伙并不轻,这一对采用 2 音录低音反射式、由 6.2mm 低音单体搭配 14mm 软球顶高频单体构成的被动扬声器,角锥选用了沉重的黄铜材质,而且不仅只有标准角椎,还考虑到针对不同距离聆听,提供一组仰角 8 度的长角锥供使用者替换,基本上在约 75 到 95 公分之间,就越需要靠这对 8 度仰角角锥。
至于扬声器设定为 6 欧姆,框体采用 12mm 的 MDF 板製成,前方面板采用 9mm 桦木夹板,与一般二音路低音反射式扬声器会把低音开口朝后的做法不同, CAS-1 则是把分频器配置在机顶,并将低音开口透过风管往下方,号称相较一般向前或是向后开口的做法能再减少风管噪音与降低声音失真。
开声后, CAS-1 对于一般书房环境 5-6 坪是相当游刃有馀的,当然这也不是 CAS-1 的精华所在,夜深人静时,按下控制器的 LVM ( Low Volume Mode ),透过数位演算的方式,提升在小音量人耳对于低频的听感,即便在小音量下,也能有着良好的震撼感,但同时又不用担心因为过多的低频影响到邻居。
至于耳机扩大的部分,笔者认为相较搭配喇叭就是一般水准,虽有着高增益功能,但对于 Sony 自家的家用旗舰 MDR-Z7 仍嫌不足,笔者认为最多大概就是搭配如 MDR-1 系列、 h.ear On MDR-100AAP 或是 MDR-Z1000 这类较不需要大电流驱动、以随身聆听为目标的偏随身用耳机为佳,高阶家用耳机则不太够水准。
如果单纯以实用性、音质等表现,笔者认为其实 UDA-1 搭配一套被动式扬声器(但可惜台湾 Sony 并未引进 UDA-1 官方推荐的那两组扬声器)表现比起 CAS-1 会更好,不过自搭系统的问题就是变数会更大,也不见得能搭配出喜欢的声音,因为线材、扬声器的搭配是没有实际装配起来无法确认的,对一些想要轻鬆了事的朋友还是比较麻烦的。
CAS-1 还有独有的低音量聆听模式,有环境压力也可用小音量得到不错的三频聆听表现,而 UDA-1 除了没有这样的机能外,也不敢保证挑选的喇叭是否在标准音量与小音量都有良好的聆听体验,尤其桌面短距离聆听相当害怕的就是音压,至少 CAS-1 的二音路扬声器刻意以 75 公分到 2 公尺的聆听为规画目的,音压自然也不会太大。
至于功能性, UDA-1 仗着保留较多数位介面,能够搭配电脑、游戏机、机上盒、蓝光播放机等使用,也能在手机 OTG 时帮手机充电,乍看下 CAS-1 数位输入就比较单纯,但却有支援 LDAC 的蓝牙介面,对于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的朋友则是更亲切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 CAS-1 是一套经过规划的系统,除了本身严谨的硬体设计,整体的外型也经过统一的规划,不像一般的自组系统很难选择与扩大机风格近似的扬声器,对于重视系统与房间摆设、装潢能够有一体感的美型至上使用者,也能轻鬆的把 CAS-1 融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