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们都知道用环绕解码前级搭配多声道后级的「分体式」组合一定会比「一体式」的环绕功放更厉害,但分体式组合的价格普遍都很昂贵,总价动辄超过30万、甚至「破百」。CX-A5200 / MX-A5200虽然是Yamaha最新的旗舰组合,价格却相当「合宜」,这两款新机的制作就像高级Hi-Fi器材一样考究,电影音效与音乐的写实程度与全面性轻易凌驾于高阶环绕功放之上,如果您有这样的预算,真的不用屈就环绕功放了。
日系厂商若「依照正常的节奏」大概每一年或是每两年会推出新的旗舰环绕功放或「分体式」多声道前后级。Yamaha旗舰机「改朝换代」并不一定会照着这样的节奏,因为他们总会在累积相当程度的研发成果之后才推出新机,该厂曾在1991年发表旗舰级分体式多声道前后级AVC-3000 DSP与AVM-3000,在1993至2013的二十年间旗舰机完全以「一体式」的环绕功放挂帅,一直到2013年「分体式」的CX-A5000与MX-A5000才重出江湖,到了2015年,Yamaha因应4K视频、Dolby Atmos与DTS:X的需求,以CX-A5100取代了CX-A5000旗舰环绕解码前级的地位。
原本CX-A5100没什么对手、却被自家的「晚辈」逼着改款
虽然CX-A5100已经上市三年,然而以它的「战斗力」而言,至今依然没有几部在价格与性能可以与它抗衡的对手,还是全世界第一部采取64位高精度等化处理的家用多声道机种,至今为止它依然是这个价位带的佼佼者,照理说CX-A5100就算不改款也无所谓,但是近期CX-A5100却受到强力挑战,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家的旗舰环绕功放「RX-A3080」。
RX-A3080率先应用最新研发的「SURROUND:AI」使电影音效表现大跃进,并且RX-A3080的参考售价比CX-A5100还要便宜、当成「环绕解码前级」来用都值得,自家的「晚辈」实在太出众、已经动摇了CX-A5100的地位,因此上市三年的旗舰机CX-A5100终于到了要改朝换代的时候、以「CX-A5200」取而代之。这一波改款还包括多声道后级,以「MX-A5200」取代五年前出品的MX-A5000。
换装新款特制无线网卡、数字音频处理加入最新独家技术「SURROUND:AI」
我想各位读友们一定能猜到CX-A5200相对于CX-A5100的重大进化一定是搭载了Yamaha最新的独家技术「SURROUND:AI」,并且配合4K显示器材的机能进化,CX-A5200也增加了eARC机能、对应从最新款4K电视回传的「面向对象」音讯、作「有三维空间音效」的多声道解码。
CX-A5200还升级了Hi-Res音乐档案的兼容性:原本CX-A5100可以透过网络读取播放家中PC、NAS与携带装置中的多位192kHz/24bit与DSD 5.6MHz音乐文件,CX-A5200则能兼容DSD 11.2MHz、FLAC 384kHz/24bit,AIFF与WAV则能对应384kHz/32bit格式。
以上所述都是属于「功能性」的革新,而Yamaha在日本举办的发表会中还特别强调这两款新品的开发首重「深化」、也就是声音质量的提升,以下我直接以两款新机的硬件结构作说明。
在数字电路部分,CX-A5200相较于上代机种的第一个改变是在「网络模块」,原本Yamaha在几年前就为了降低网络传输的时基误差、自行开发「音响专用」的网络模块。新款的网络模块支持双频(2.4GHz/5GHz)Wi-Fi,加强Hi-Res数字音频的对应能力,可以兼容DSD11.2MHz与PCM384kHz/32bit数字音频传输,并且在启用MusicCast多室音乐分享功能的状态下,同时连接Yamaha MusicCast相关音响器材(例如无线喇叭与无线超低音喇叭)的台数从10部增为20部。
▲ CX-A5200负责数字供电的交换式电源板在机内的左后角落,声频电路是以前方的变压器供电。机内中央有横梁与两侧形成「H型结构」,以提高机体刚性、降低振动的影响。
在数字音频处理部分,CX-A5200配置DSP芯片的种类与数量仍维持不变,采用三枚TI为Yamaha特制的DSP芯片作数字音频处理,但它们不只做「11.2声道解码」、还增添了Yamaha专为电影音像研发的人工智能环绕音效处理技术「SURROUND:AI」。
在音场校正方面,CX-A5200延续以往自家顶级机种的YPAO(Yamaha Parametric room Acoustic Optimizer)3D测定与校正,能确实测出各声道喇叭的所在距离与其他大多数制品都没有测量的各声道喇叭所在的「角度」与「上方喇叭高度」,使三维空间音效「声音对象在空间中的定位」更准确,并且以「High Precision 64 bit EQ」作频响校正,以64位数字等化取得比绝大多数机种(32 bit等化)更高的动态与更低的噪音,在处理过后从DSP送出32 bit数字音频至DAC芯片。
▲ CX-A5200在电路结构改变最大的部分是在数字电路主板,其中一项进化是电路板左方配备新款无线传输模块,使本机能够透过Wi-Fi、听更高规格的Hi-Res音乐文件。
数类转换电路性能大跃进,使底噪大幅降低
先前CX-A5100与CX-A5000的数类转换电路都是搭载了两枚ESS高阶8声道数类转换芯片「ES9016S」,这回CX-A5200则换装成两枚更新款的「ES9026PRO」,如果单纯从ES9026PRO与ES9016S两款芯片的规格数据作比较、实在不容易看出来换装芯片有什么「升级」。
Yamaha则以仪器测试数据说明新旧款DAC芯片「实际使用」的结果差别很大:ES9026PRO的暂存内存(register)容量比ES9016S大,在经过Yamaha的设定之后,使用ES9026PRO的CX-A5200的二次、三次谐波与底噪(Noise Level)都比使用ES9016S的CX-A5100低很多,CX-A5100的THD+N为-98dB,CX-A5200则大降8dB、变成-106dB。
数类转换电路后段选用高回转率放大组件
CX-A5200并不是Yamaha第一部搭载ES9026PRO的多声道机种,先前已经上市的RX-A3080已经在「主要的8声道」使用ES9026PRO作数类转换、其他声道则使用等级次一级的ES9007S,CX-A5200则是所有声道都用ES9026PRO作数类转换。
▲ CX-A5200把原来CX-A5100使用的两枚ESS ES9016S全部换成新款的ES9026PRO,在Yamaha对DAC芯片作特别设定之后,使CX-A5200的谐波失真与底噪都比CX-A5100低很多。
除此之外,在数类转换电路后段的声频电路RX-A3080用的放大组件是N5532低噪音双OPA芯片,CX-A5200则是采用Analog Devices的OP275G,这款双OPA芯片与N5532的差异颇大(它也是发烧DIY玩家爱用的芯片之一),输入端结合了双极性晶体管与JFET,对音讯的反应敏感而快速,它的回转率(也就是速度)是5532的两倍以上、并且具备低失真与低噪音特性,从这款组件的选用就可以知道Yamaha想要让本机表现出与RX-A3080前级部分不一样的声音性格,尤其是强化速度与分辨率。
在数模转换电路之后的声频放大电路部分,本机选用低噪音的音控芯片作音量控制与电压放大,随后则是用两块电路板分别作单端与平衡的缓冲放大电路,在输出端子之前作电流放大。
供电能力倍增、加强抑振的制作
另一项重大的升级是在电源部分,CX-A5200采取「4回路分离」供电,声频电路、数字电路、模拟影像电路与面板显示电路都以专属电源供电,以确保声频电路不会受到其他电路噪声透过电源电路链接造成污染。与上一代机种相较,CX-A5200作为声频电路电源的变压器供电能力倍增、由以往的50VA增为100VA,外部有金属隔磁罩、并且还以3mm厚度的黄铜制成电源变压器的底板、降低振动。
▲ 坚固的金属箱体、机腹装上Yamaha特殊设计的「第五只脚」与坚固的「H型支撑结构」都是Yamaha高阶机种一贯的抑振手法,这次两款新机加强抑振的重点是在「底盘」:两者的底部钢板全都加厚了一倍,原本CX-A5100的底板厚度为0.8mm、CX-A5200增为1.6mm;MX-A5000的底板厚度是1mm、MX-A5200加厚成2mm。
在机体结构方面,老玩家们对于Yamaha惯用的「H型梁柱结构」与「第5只脚」的设计应该相当熟悉,在此我就不再赘述,CX-A5200还是继续沿用这些手法,改变之处是「加厚底盘」:先前CX-A5100的箱体底板是以0.8mm厚度的钢板制成,CX-A5200的底板厚度增为两倍(1.6mm),光是底板的重量就比上一代重了1公斤。
▲ CX-A5200在电源变压器底下加垫了一块3mm厚度的黄铜板,这些更注重抑振的制作都能够提高声音的传真度。
或许玩家们还以为日系厂商只重技术、不重视调声,事实上多年前我和Yamaha的工程师交流之后就已经理解他们连「声频电路要用哪种零件」、器材的避振脚要选用哪种材料与构造,全部都是经过多次试装与「试听比较」之后的选择,这回「加重底盘」也不只是「作安心的」,Yamaha方面就很清楚说明了这项作法可以使音像轮廓更清晰、低频的力度也获得提升。
特殊的「接地回路分离」设计
从以前到现在,Yamaha研制高阶多声道制品首重「声音的静寂性」,在CX-A5200电路制作Yamaha以独家的D.O.P.G.(DAC on Pure Ground)技术消除数类转换电路后段与前级放大输入部分地线的电位差以减少噪声,并且CX-A5200与MX-A5200这两款新机都采取「分离的接地回路设计」,两者机内都各有两组接地回路,其中一条是「信号GND」也就是「电路使用的接地回路」,另一条则是「Common GND」、也就是所谓的「共地」,把机体与屏蔽的金属板挡下来的噪声导入Common GND,因此把「信号GND」与「Common GND」分开,可以降低「信号GND」受到污染,使讯噪比获得改善。
MX-A5200的重大进化:优化接地回路、加强机体构造
大多数音响器材都只有一组接地回路,像Yamaha这样的作法算是相当罕见,即使是前一代的多声道后级MX-A5000也还是采取传统的合并接地回路设计,Yamaha Music Japan的小林博文在日本的发表会上也坦言,三年前接替CX-5000的CX-A5100有很大的进化、但很可惜MX-A5000并没有追上那样的进化幅度。
总算在五年后Yamaha以MX-A5200取代了MX-A5000,这款新机就采取「分离式接地回路」的设计,并且原厂还为它大幅强化了机体的刚性,把原本1mm厚度的钢制底盘加厚为2mm,机内则以1.6mm厚度的钢板作成H型结构、以降低共振。
纯粹从放大电路的构造与用料来看,其实MX-A5200与MX-A5000大致相仿:功放电路前段输入电路板使用的放大组件仍以JRC NJM4565与N5532为主,11声道功放电路在大型电源变压器两侧呈对称配置,采取电流负回授放大电路结构、每声道使用一对带宽达25MHz的Toshiba 2SA2121/2SC5949 Triple Diffused功率晶体推挽输出,从电路制作就能看出Yamaha设计者要让本机能够更完整表现Hi-Res软件高分辨率特性的意图。
▲ MX-A5200有着非常结实的机体结构,电源电路集中在前方中央,11声道功放电路则在左右两方呈左右对称配置。
降低供电阻抗、新增桥接功能
在电源电路部分,MX-A5200仍采用大型环形变压器供电,输出级使用的电源配备两枚Yamaha向Nippon Chemi-Con特别订制的27,000μF/75V音响专用滤波电容。新出品的MX-A5200除了接地回路与底盘还有两项改良:其一是「更换机内电源线」,换用导体更粗的线材、降低30至50%的阻抗使电流传输更顺畅,让本机获得更高的瞬时电流输出能力。
▲ MX-A5200多声道输入的缓冲放大电路板装在紧贴机背的位置。纯粹以电路结构来看,MX-A5200「似乎」与MX-A5000相差不大,Yamaha为了使音质更纯净,在先前出品的CX-A5100已经采取「信号地与共地回路分离」的设计,然而MX-A5000仍像其他多数的音响器材、没有独立的「信号地」回路,这回原厂为MX-A5200重新设计了接地回路、就是「信号地与共地回路分离」,从输入电路板到功放电路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连接,使信号不会受到共地噪声的影响,这就是MX-A5200音质与动态比MX-A5000更高的主因。
再者是增添左右声道的桥接(Bridge)功能,如果用家实际配置的喇叭数量只有9.1或9.2声道,就可以用MX-A5200 11声道之中的其中4个声道「两两桥接」、以更大的输出功率驱动左右声道喇叭。至于在MX-A5000就有的Bi-Amp功能MX-A5200还是继续保留下来。
▲ MX-A5200的11声道输入端子在背板呈「上5声道、下6声道」的配置,上面的5声道包括左右声道(CH.3)、中央声道(CH.1)与环绕声道(CH.5),先前出品的MX-A5000,能够把下方的6声道端子都有配置「AMP ASSIGN」切换开关,例如可以把在CH.3正下方的CH.4(原本负责前上方声道)输入切换成CH.3,这样就能够以原本的CH.3加上后来「改设为CH.3的CH.4」、以Bi-Amp方式驱动左右声道喇叭。新出品的MX-A5200不仅保留了上述功能、而且还把「CH.4 AMP ASSIGN」增加为三档,新增的档位是「CH.3 BRIDGE」、也就是FL/FR两方都结合CH.3与CH.4两个声道的功放电路,变成「桥接」输出、以更高的输出功率驱动左右声道喇叭。Bi-Amp与桥接哪种方式比较好?两者各有所长:Bi-Amp的优势在音质、Bridge则能获得更高的动态,若是用家采取5.1.4或7.1.2声道喇叭配置,MX-A5200还空出两个声道、就可以采取Bi-Amp或Bridge,把本机的11声道用好用满。
2CH Stereo模式竟能与Pure Direct平起平坐!
本次测试我将系统接上7.1.4声道喇叭,在YPAO 3D测试过后、再以手动设定各声道喇叭与超低音喇叭之间的分频点,设定完毕之后首先以二声道音乐软件作测试。我先以Pure Direct模式试听(超低音喇叭不发声),一开始就能够感觉到「分体式」多声道前后级的优势,MX-A5200相较于环绕功放(包括旗舰机种)真的是「更够力」,即使故意把音量开得很大,它还是保持着很高的安定性,条理分明、一点都不紊乱,当它以全频段驱动左右声道喇叭时不仅低频能量的冲击力强、还有着非常好的控制力,动静之间的反应明确快速、低音结实而有重量,「速度与力道」很明显与我三年前试听CX-A5100与MX-A5000有蛮大的差别,而且CX-A5000 / MX-A5000表现出来声音「精纯的程度」也明显与上代机种不同,在Pure Direct模式下背景「极黑」,在小音量聆听时仍能听清「微小声响的音色」、而不是只有感觉到微小声响的存在而已。
内行的玩家们都很清楚:只要喇叭够好、摆位也有用心,听音乐用Pure Direct模式都会比其他模式(包括Stereo)的声音更好,历代的Yamaha多声道器材也不例外,我原以为CX-A5200与MX-A5000也会是这样,但是这回我赫然察觉到Pure Direct相较于其他模式竟然几乎没有优势了!这当然不是它们的Pure Direct模式的表现退步,而是其他音乐相关的模式有很大幅度的进步,我推测或许是因为沿用的「High Precision 64 bit EQ」加上新设计的数字转换电路与接地回路,使「非」Pure Direct的所有模式声音也变得非常纯净、大幅缩减了它们与Pure Direct之间音质的差距。
▲ 「Ultra Low Jitter PLL」设定是Yamaha顶级制品的特异功能,「所有的数字输入」都可以因此降低时基误差,此选项中每个讯源都要「单独设定」,请参照图片,在出厂状态下都是设在「Level 1」,我建议用家「凡是有用到的讯源」全部都改设为时基误差最低的「Level 3」。经过实际试听,Level 3可以明显让我听出声音的精致程度更高、音像的轮廓更清晰锐利且音场显得更为通透。
与Pure Direct模式相较,以2CH Stereo模式聆听时不仅可以加入超低音喇叭发声,并且还有YPAO音场校正处理,在使用「YPAO:Flat」等化的状态下低频响应更为平坦、低音显得更为紧实清晰,此时还能打开「Hi-Res Mode」、为CD等级的数字音频(取样率44.1kHz或48kHz)作升频处理(升至96kHz),使这类音乐软件听起来比Pure Direct的质感更细腻、分辨率更高。如果二声道喇叭等级够高、摆位也已经在「好的状态」,我个人认为播放44.1kHz与48kHz音乐软件时选用2CH Stereo会比较好听,如果要播放取样率在96kHz以上多位与DSD软件,还是Pure Direct的音质略胜一筹。
▲ CX-A5200可以切换不同的数字滤波模式改变声音风格,「DAC Digital Filter」有Short Latency Type、Slow Roll-off Type与Sharp Roll-off Type三种。其中Short Latency Type的优势在于「分辨率高、大胆表现细节、速度快」;Slow Roll-off Type则显得温润有韵味、听感舒适;Sharp Roll-off Type则介于前二者之间。您喜欢哪一种风格、这里就可以下手调整,以我的喜好来说,我偏爱写实利落的声音,因此无论是听音乐或播放电影音效,我都是选择Short Latency Type。
▲ 在CX-A5200自动测试设定过后可选用不同的Parametric EQ模式,其中以YPAO:Flat的频响最平坦;YPAO:Natural则比前者的高频柔和一些;YPAO:Front则是以原本左右声道喇叭的音色(频率响应曲线)作为其他声道等化校正的目标。该选哪一个就以您的听感为准,要是还不满意,就用Manual自己手动调整各声道喇叭的等化。
声音的虚拟现实:内建19种「真实存在的」音乐演出场地
以上所述都还是「传统听音乐的方式」,用Yamaha的高阶机种还可以采取不一样的听法:把一般的二声道软件转换成多声道、当成现场音乐在听。从1980年代起,Yamaha工程师走访世界各个著名音乐演出场地,以仪器实测所有空间响应相关的参数,他家多声道机种内建的「音乐DSP」模式就是以演出场地的实测参数为本,等于是作声音的虚拟现实处理。由于CX-A5200是Yamaha现役最高等级的多声道器材,因此它音乐DSP模式的数量比其他机种都多:音乐DSP模式分为「Classical」与「Live/Club」两群,前者包括8个音乐厅、3个教堂与1个演奏室内乐的Chamber,后者则有7个爵士、摇滚与流行音乐的演出场地。
老实告诉各位,虽然以前的Yamaha制品就有这项特异功能、但实际会去用的玩家却不多,有些人是不知道怎么用,但也有人是因为觉得「真实感」不够理想,当然我也有办法可以解决真实感的问题,方法就是去调整每个音场的参数、减少虚空间的效果音强度并改变时间、空间相关的参数,想呈现出「更真实的音乐演出空间」难度对多数玩家来说真的有点高。
随着数字音频处理组件的进化,Yamaha仿真音场的真实度愈来愈高,到了最近三年我用音乐DSP调整参数的幅度已经变得很小、某些音场还可以完全不调整,但模拟音场的「真实度」并非完全由数字音频处理电路的效能决定,「声音的本质与性格」是另一个关键,这也是我认为CX-A5200相对于CX-A5100的最重大的进化:它转变成「十足的写实派」,完全不温吞、渲染,宁静的背景,如同专业音响器材一般、完整而大胆地表现出高分辨率与高动态特性。我个人认为只要「选对音场模式」,用音乐DSP听二声道音乐软件的乐趣比2CH Stereo与Pure Direct更高,但是音场模式要怎么选、怎么用呢?
生动、拟真度高、如临音乐现场的空间感
简单的原则:听古典音乐选择「Classical」相关模式、非古典就优先选用「Live/Club」相关模式。古典音乐要选哪一个音乐厅就依您的听感喜好,实际使用这些模式时音量不宜过大,因为古典音乐在音乐厅中的演出多半是自然乐器发声(尽可能不用PA音响器材扩音),所以如果想要让虚拟音场的听感趋近现场,音量也应该要调整到与音乐厅观众席聆听近似的状态,用这套系统只要能作到这一点,「音乐厅的感觉」就会相当逼真。
「Classical」也不是只适合古典音乐,有时我也会选用「音乐厅」听慢歌,像是用「Hall in Munich A」以较小的音量听手嶌葵唱「テルーの呗」,此时呈现出宽广深远的音场,空灵的歌声轻轻地穿透出来,管弦乐的音色柔美,就像坐在音乐厅中、被高密度、温暖、丰富的堂音包围,即使音量不大、仍有很强烈的沉浸感。
爵士乐与热力十足的流行音乐就该选「Live/Club」相关模式:听爵士乐可以选择Village Gate、Cellar Club或Village Vanguard;Warehouse Loft则擅于表现重节奏、高能量的音乐(例如电音);Arena则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现场演唱会的录音;听摇滚就选The Bottom Line或The Roxy Theatre。
这次我用The Roxy Theatre听Deep Purple的Highway Star,我把音量开得非常大(后级够力不用怕),此时在DSP模拟音场的作用下,感觉就像身处最靠近舞台前缘的位置,狂放、直接很有跃动感的声音加上从舞台上炸射下来的强劲能量,就像真的在听现场!这张软件的录音其实很普通、年份又有点老(1972),这套系统能表现出这样的真实感确实很不容易,我用The Roxy Theatre听过之后再切换到Straight(变成二声道)、声音马上就「打回原型」,舞台高度与靠近舞台的感觉都消失了,所以我才会强烈建议Yamaha高阶制品的玩家「用音乐DSP模式听音乐」,只要选对模式、任何音乐软件都能表现出如临现场的听感,这是两声道模式绝对办不到的。
▲ 本篇评测使用的参考软件: 1. DTS 2018展示片(UHD BD) 2. Dolby Atmos展示片(BD) 3. X战警:天启(UHD BD) 4.抢救雷恩大兵(UHD BD) 5.攻壳机动队(UHD BD) 6.一级玩家(UHD BD) 7. Sting & Shaggy – 44876(音乐文件) 8. Phil Collins - Serious Hits ... Live!(音乐文件) 9. Katie Melua–In Winter(音乐文件) 10. Diana Krall - Wallflower(音乐文件) 11. Brahms 4 Symphonien(音乐文件) 12. The Carpenters - Singles 1969-1981(音乐文件)。
SURROUND:AI让电影音效表现再进化
这回是我继RX-A3080之后第二次评测内建「SURROUND:AI」的机种,在电影表现方面,我认为CX-A5200与MX-A5200有四个明显优于旗舰级环绕功放的强项。首先是「音场」,以7.1.4声道而言「有严密的包围感」是应该的,而这套机种却能让人轻易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音场规模」,在户外场景的片段,四周与上方音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边际」向外展开,完全感觉不到视听空间的壁面与天花板,从近处到极远处都有着很高的「听觉能见度」,我建议大家去试听这套系统时可以尝试闭上眼睛,您就会感受到光是靠听觉就能感觉到非常清晰、远近分明、细腻而真实的画面感。
CX-A5200与MX-A5200的第二个强项是「音像在三度空间中的高低移动」,以声音的结像来说,这套系统是属于凝聚结实的类型,定位与距离感非常明确,声音对象的移动有着非常理想的连贯性,这回我用自己非常熟悉的片段作测试,我感觉到音像从水平高度转而向上方腾起的移动幅度比我以前听过的绝大多数机种更大,对象在空间中飞行「上下的移动感」高度的变化就是比别人明显,足以证明这个组合有很高的分离度。
第三项优势是「近身」音效的侵略性,这样的效果绝对不是「把声音开大」就能感觉到,在测试过程中我曾经尝试切换比较「Enhanced」模式与「SURROUND:AI」的差异,很明显在使用SURROUND:AI的情况下,CX-A5200与MX-A5200就是可以把近身的电影音效表现到近在咫尺、甚至快要撞到我的程度,Enhanced的迫近感与侵略性比起SURROUND:AI就是比较逊色一些,所以我认为这项优势是SURROUND:AI的功效。
第四项优势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分体式」的好处就是有大功率的后级驱喇叭,电影音效强猛的程度完全高于一体式环绕功放的等级,战争片之中的炮击、动作片中的撞击声,不只是可以比较大声而已,「扎实的狠劲」会让玩家们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冲击力。
▲ CX-A5200相较于上代机种最重要的进化是在数字音频处理,虽然它仍是采用三枚TI为Yamaha特制的DSP芯片、但加入了Yamaha最新的研发成果「SURROUND:AI」人工智能环绕音效处理技术刘,使电影音效大幅进化。
最佳推荐
我原本预期Yamaha推出这一套「分体式多声道旗舰」取代旧款只是为了加上「SURROUND:AI」,的确,SURROUND:AI还真是让这套组合的电影音效进化到一个新的层次,但是它们让我真正感觉兴奋的却是「质的提升」,我可以感觉到Yamaha很认真把这两款新机当成「高级Hi-Fi器材」在做,使MX-A5200的动态与控制力超越了MX-A5000,CX-A5200的分辨率、写实度与质感更是在CX-A5100之上。
CX-A5200与MX-A5200的组合在音乐与电影两方所展现的全面性、没有任何一部一体式环绕功放能与它们较量,更何况两机加总并没有比旗舰环绕功放贵很多,在所处的价位带几乎完全没有能与它们抗衡的竞争者,就算拆成单机、CX-A5200与MX-A5200仍是当前最平价的11.2声道前级与11声道后级。以绝对表现与性价比双方衡量,我认为它们是现阶段最值得购买的多声道分体式器材,应该获得我们的最佳推荐。
CX-A5200重要特点:
1. 首部应用Yamaha「SURROUND:AI」的环绕解码前级
2. 所有声道皆使用ESS ES9026PRO作数类转换
3. 强固的H型结构与高刚性底盘
4. 电源电路的供电能力提高一倍
5. 64位高精度YPAO等化处理
6. Hi-Res支持DSD 11.2MHz、多位最高384kHz/32bit
7. HDMI充分对应4K视讯、兼容eARC
8. 配备超低时基误差电路
9. 11.2声道前级输出具备平衡与单端端子
10. 搭载Yamaha MusicCast机能
CX-A5200规格:
●类型:11.2声道环绕解码前级
●信噪比:112dB以上
●频率响应:10Hz~100kHz(+0,-3dB)
●总谐波失真:0.008%以下
●电压增益:29.3 dB
●复合影像输入端子:4组
●色差输入端子:2组
●二声道单端输入端子×9
●二声道平衡输入端子×1
●网络端子1组
●USB端子1组
●数字音频输入:光纤×3、同轴×3
●前级输出:平衡11.2声道、单端11.2声道
●耳机输出端子1组
●FM/AM天线端子各1组
●尺寸(宽×高×深):435×193×474mm
●重量:15.2公斤
MX-A5200重要特点:
1. 具备单端与平衡输入的11声道后级
2. 注重抑振的高刚性箱体构造
3. 对称式电路配置
4. 具备桥接与Bi-Amp功能
5. 搭载大型环形变压器、机内电源线阻抗降低30至50%
6. 新设计的接地回路,使音质更纯净、动态更高
MX-A5200规格:
●类型:11声道后级
●信噪比:116 dB以上
●频率响应:10Hz~100kHz(+0,-3dB)
●总谐波失真:0.0015%以下
●残留噪声:60μV以下
●动态功率(IHF、单声道驱动时):8欧姆190瓦、6欧姆250瓦、4欧姆350瓦、2欧姆500瓦
●实用最大输出(JEITA、1kHz、10%THD):8欧姆230瓦、6欧姆280瓦
●额定输出(2声道同时输出、20Hz~20kHz、0.06%THD):8欧姆170瓦、6欧姆150瓦
●桥接额定输出(2声道同时输出、20Hz~20kHz、0.06%THD):8欧姆200瓦
●尺寸(宽×高×深):435×211×464mm
●重量:26.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