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来自Hiend Tower对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 Mono 单声道后级的测试报告,文/Kelvin。
第一次亲耳试听Dan D'Agostino的扩音机,已经是年几前的事了,那次是跟朋友去亚洲影音试对喇叭,而所使用的就是旗舰Momentum的合并机,自此留下美好印象,一直希望有机会借回家试试。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年半已过,终于等到机会,测试最新款的Progression后级扩音机, 而且是Mono版本呢!
品牌就是自己的名字,商标就是自己的签名,那份自信不言而喻,他的名字是 Dan D'Agostino,也是他的著名音响品牌。
他是Krell的创办人和设计师,KSA-50,100, 200, FPB-600... 等等,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又重又大的后级,运作时相当热的A类,地方细一点也未必适合,不过,就是这些高级的大功率输出怪物,令人对音乐回放耳目一新。
累积超过30年的丰富知识和经验,Dan重新开拓更高质素的音响设备,更以自己的名声押上,首发的Momentum,大表头的标志性设计,已经令人眼前一亮,随着旗舰Momentum的成功,继而推出Master Power系列,而最新款的Progression系列,是Momentum的下一级,除了Stereo和Mono后级,最近更推出立体声前级,形成完整的产品线。
Progression系列的许多技术都是来自Momentum的,甚至是那个大表头,也如出一辙;讲起那表头的设计,或者你会觉得有点熟悉的印象,是的!它就是取材自瑞士名表BREGUET的陀飞轮设计,想必然Dan自己也是非常喜欢BREGUET的吧!
要试后级扩音机,我第一件事就是查一查功率,虽然我用的喇叭Elipson 4240Millennium在数据上其灵敏度达92dB/2.83V/1m,但经验告诉我她绝不是容易服侍的,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 Mono的输出高达
Progression 的后级,只提供XLR输入,但我手上只有一对平衡线,已经用在唱放了,所以需要借多一对平衡线。之前我试过MIT新款Heritage Series中的EVO Two, 今次有幸再试高级的RT-2C3D, 跟我之前试过的EVO Two一样,这对XLR讯号线亦有个switch黑盒,给用家因应所用的器材去调节impedance,分别是 Low (5-50kΩ), Mid (40-100kΩ), High (90kΩ 以上),以接收讯号的器材为准。Progression Mono的inputimpedance是100kΩ, 于是我都尝试用mid 和 high, 最后觉得用high比较适合,整体音色比较平衡和开扬。MIT这个input impedance matching的设计的确很有用,尤其对于经常换器材的发烧玩家。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正所谓「平时听下歌仔,一两watt都得,大爆棚时一两千watt都未必够」,我试过用不同类型和功率的扩音机推Elipson 4240,更能感受到这句话的道理。用Progression后级,留意一下那大表头的指针,听音乐大部分时间都好像没有什么动静,难怪有朋友来家访试听时,还以为那大表头只是装饰品,直至我播放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春之祭)(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Sir Georg Solti), 爆棚段落指针才跳到二百几watt的位置,但这只不过是Progression Mono的一半功力罢了。
另外一张我经常用的测试碟是同样来自Stravinsky的作品 The Firebird(火鸟)(Telarc版) ,中间段落有一下突如其来的爆发,我最喜欢用这段来试瞬变速度、低频的冲击力和扩音机的控制能力;这些测试对Progression Mono来说,就好像是小试牛刀罢了,驾驭我的Elipson4240, 从容不迫,播放大爆棚的时候,也彷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阿基拉》这套1988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就算今日再看也觉得非常精彩和前卫,其电影Soundtrack也受到不少发烧友喜爱,这片CD我平时很少会播,既然有500W输出的强劲后级,无理由不试试那大电影的剧院效果吧!用ProgressionMono播放这CD的确很震撼,直升机彷佛在头顶上空盘旋,电单车的引擎声,打斗和叫嚣,人声的对白...... 都是那么的逼真,音埸的扩大就连墙壁都好像消失了,扎实的低频,清晰的定位和丰富的层次,令你如置身大剧院之中;有院友来家访试听都直叫过瘾!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大的输出功率,会粗声吗?我就听听邓丽君的《淡淡幽情》(LP),小邓的甜美歌声,自然、细腻而没有过份的润饰。听小提琴的演奏,琴声不会过份幼滑,应有的擦弦质感和当中的微动态都真实地交代,而最重要的是:很有音乐感!
Dan所设计的后级果然厉害,尤其播放复杂的大型音乐,更见其高超的控制力,低频的重量感和权威性是我最为欣赏的;回放马勒的交响曲,即使号角齐奏的激昂乐段,也不会令你感到焦躁,但音乐中的那份张力,你却可以完全感受!(例如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Progression Mono是直至目前为止我试用过的最大功率扩音机,正如一位院友所说,今次真的算是喂饱我对大喇叭,最明显的好处是将声音完全地推离音箱,声音的密度很高,而且音埸特别深和阔。用Progression这样的大功率超班后级,就好像钢琴大师Horowitz,即使弹奏难度极高的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亦能随心所欲,音乐完全在他掌控之中。
测试器材包括:
Power Amplifier: 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Mono
Preamplifier: Threshold FET10/He (modified)
Phono: CH P1
CDP: Electrocompaniet EMC 1 UP
LP: Dr. Feickert Firebird, IKEDA IT-407 CR1& 9TT,
Graham Phantom II Supreme & NagaokaMP-500
Speakers: Elipson 4240 Millenn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