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KRELL一直以来专注于顶级Hi-End功放产品的研发(事实上很早前也有Krell Modulari Duo扬声器推出),每一款音频产品都倾注了研发工程师的心力。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功放产品十分丰富,但是KRELL凭借着当年扎实的技术根基在世界市场上早已立下一席之地并站稳了脚跟。不过KRELL的威水史确实值得回味,例如80年代的成名之作KSA-100,可能有不少朋友对这款产品十分陌生,但是这款放大器在当年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竟然力压众多知名产品,包括样子设计有几分相像的Mark Levinson ML-2后级放大器。当年很多烧友对后级放大器的评判标准就是低阻高电流。
大家都知道,放大器在面对不同阻抗的扬声器时,输出功率是会发生动态变化的,而且我们所见的阻抗都是平均阻抗,因此你会发现当阻抗不断变小时,要达到同等声压和动态输出电流将会大大弥补,以达到功率增大的目的,但是当扬声器阻抗足够低时(甚至达到1Ω),放大器输出的电流将会很大,这个时候如果放大器对高电流承受不了很快就会烧掉。
而当年很多烧友对顶级放大器的评价,莫过于在驱动平板扬声器的声音表现,先别说声音是否好,驱动下频响表现是否达标就是难题。当年KRELL凭借这款成名之作KSA-100征服了有“铁板”之称的Apogee Scintilla,令这个往事成为了佳话。这款扬声器阻抗能达到最低的1Ω,并且需要功率输出非常大的电流来控制,灵敏度也很低,在当时确实难倒了相当多的高端放大器,但惊喜的是在搭配KSA-100下竟然获得了最好的效果。随后,KRELL成为了“大电流”、“大块头”、“强驱动”的Hi-End产品。
不过事实上,KRELL一直在坚持这种初衷设计放大器,并坚持四大原则,第一是纯甲类放大线路,这一点保证器材具有最佳的线性,高信噪比以及最快的功率上升速度。第二是全对称平衡推挽式放大,信号中的正负弦波被四份独立线路及功率管分开处理,互调失真及噪音被完全控制,是公认为最佳音色的设计,然而成本却因要多用两倍元件及功率管而上升。第三是强大电源供应,这一点跟很多顶级放大器设计一样,要实现最好的驱动必然要强大的供电后盾。最后是采用的直接交连电路,传输及放大过程都不使用电容器,改用伺服监察系统,使信号不会衰减,亦排除电容量改变音响特性及速度等缺点。
而今天的Solo 575 XD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属于KRELL后级中的旗舰之作,在设计上依然如此,不过当中也体现了KRELL最新的iBias技术。iBias是一种能提供出色音乐性的A类放大器技术,代表经典的Krell动态特性,比传统的A类放大器有更高的效率。Krell iBias A级技术既能让我们最新的放大器以A类方式全功率运行,同时产生更少热量,提升功率转换效率。所有的信号增益都是在电流域中使用具有特殊开环线性的离散、多输出专利电流镜实现的。Krell杜绝采用常规型集成电路或运算放大器。信号通路是完全互补和全平衡的。为正负级输出晶体管而设的独立互补前级驱动使输出级快速且线性化。Krell放大器是完全直接耦合,在音频信号通路中没有电容器。这个设计使放大器降低了内部阻抗,从而对扬声器的控制更加稳固、更精确。
除此之外,Solo 575 XD单声道后级放大器还具备“XD”技术,据厂家介绍,这是KRELL获得杰出声音的重要功劳,XD的含义是“单声道后级放大器”、“扩展的尺寸”、“扩展的细节”的代表,是KRELL不断坚持研发并在多个产品线中获益的经典案例。在K-300i的开发过程中KRELL发现通过降低输出阻抗到传统标准以下可以大大改善声音。所以KRELL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我们现有的放大器线路上,改善是现实的,它需要一个独特的名称,称为XD。
电源方面,Solo 575 XD具有2组787VA环形变压器馈送放大器模块包括音频电路、整流器和安装在单个散热架上的电源供应过滤装置。这种设计缩短了电源向输出晶体管供电的电路距离,从而降低整体阻抗、更快的电路响应和更好更准确地控制扬声器。
目前市场上大型放大器很多,但是能具备对后级进行“管理”的设备却不在多数,但Solo 575 XD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带来更多便利,从任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向用家监控和报告产品状态。放大器配置选项包括显示亮度和休眠功能。为了节能,放大器可以预设的不工作时关闭电源。
如果对于家中拥有大型发烧扬声器,KRELL Solo 575 XD的搭配是不二的。试想一下,如果连输出功率和大电流都满足不了“大食”的扬声器,那么何谈前端能提供出色的信源呢?同时Solo 575 XD具备极其出色的后台管理功能,这一点对于大型系统的监控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参数:
575W/声道8Ω
1组RCA 和平衡XLR 输入
1组RJ45网络端口
1组12V触发器输入
WBT扬声器接线柱
可选的音响架安装组件
尺寸(WHD):43.3×17.7×53.1cm
重量:3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