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gdorf MP-60 2.1可以打破许多顶级系统规划的想法,过去我们总以为重视二声道音乐表现就该用二声道讯源,但Lyngdorf MP-60 2.1这部「多声道」前级就已经能达到二声道High-End音响制品的音乐表现力,因此不用考虑结合二声道与多声道器材成为一套系统,只要多声道系统选Lyngdorf MP-60 2.1就能一套系统满足多声道与二声道的需求。MP-60 2.1更厉害的能力是让电影音效「能听出质感」,空间中惊 讯量、微小声响的质感精细无比,玩家们有时间真该去体验它「Hi-Res等级的音效」。
重要特点
●配备HDMI2.1、充分对应8K视讯与eARC
●16声道译码、16声道平衡输出
●支援Dolby Atmos、DTS:X PRO与Auro-3D
●丹麦原厂设计制造
●独家「RoomPerfect」音场校正处理
●内建Voicing Tool、用家能自订多组调声模式
●使用多枚SHARC DSP做高精度数位音讯处理
●以异步数位音讯处理确保低时基误差
●支援dlna、AirPlay与Spotify,内建vTuner网络收音机
●网络串流支援192kHz/24bit、USB Audio输入兼容192kHz/32bit
原厂公布规格
●型式:16声道环绕译码前级
●译码:16声道译码/上转、Dolby Atmos、DTS:X PRO(14声道)、AURO-3D(14声道)与所有传统制式多声道编码
●附加后处理模式 :Dolby Surround 、AURO-MATIC, DTS Neural:X
● 音讯输入:HDMI×5、HDMI eARC (£192kHz/24bit)×1、AES/EBU S/PDIF(£192kHz/24bit)×1、数位同轴(£192kHz/24bit)×3、Toslink光纤×4(£96kHz/24bit)、USB Audio×1(£192kHz/32bit)、RoomPerfect测试麦克风输入(XLR)×1
●音讯输出:XLR类比输出×16、数 位同轴×1
●频率响应:20Hz∼20kHz±0.5 dB
●总谐波失真:全频段最高0.005%
●影像输出:HDMI×2
●尺寸(宽×高×深):450×147×370mm
●重量:9公斤
观察近15年来多声道制品的演进,从无损多声道编码到Object-based audio,顶级机种声道数一直增加,表面上看起来「定价由声道数来决定」,到最近几年11.2声道已经是常态,少数旗舰级环绕扩大机已经做到13.2声道、可采取7.2.6声道喇叭配置,这样还不够吗?但是只要您更进一步比较就会发现这些顶级制品绝不是「只有声道数比较多」那么简单,它们的硬件架构、能提供多声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大的弹性,「考究的地方」与「特异功能」都与大多数机种有明显差异,本篇为您介绍的Lyngdorf MP-60 2.1就很有代表性。
配备HDMI2.输出入界面
对应8K/60p与4K/120p
Lyngdorf MP-60 2.1在去年诞生,它是M P-60的第二代制品,型号末尾的「2.1」主要意义是HDMI2.1,但先前我在本刊提过,由于HDMI官方对于HDMI2.1认证「从宽认定」,原HDMI2.0认证也可改标为HDMI2.1,因此重要规格要特别采取正面表列,所以我就一次说清楚:上一版的MP-60是配备HDMI2.0b输出入界面,最高资料传输率为18 Gbps,支援4K/60p、12bit、4:4:4、BT.2020、HDR(含HDR10、HLG与Dolby Vision)、3D、兼容HDCP 2.2;新款的MP-602.1则配备5进2出HDMI2.1输出入界面,最高资料传输率为40 Gbps,兼容HDCP 2.3、8K/30p 4:4:4 10-bit、8K/60p 4:2:0 10-bit、4K/120p 4:4:410-bit,纳入HDMI2.1新功能可变帧率(VRR)与自动低延迟模式(ALLM),HDR同样兼容HDR10、HLG与Dolby Vision。
因此以视讯对应能力而言,MP- 60 2.1已经进入到8K时代,最起码可以保证用10年不落伍。更重要的一点:MP-60 2.1具备eARC机能,目前网络串流已经成为家庭剧院影片内容最主要的来源,在使用新款智慧电视播放Netflix与Disney+「有Dolby Atmos」的电影与影集时,只要智慧电视确定有支援eARC并已做好相关设定,就能将Dolby Atmos音讯透过两者连接的HDMI线由智慧电视送至MP-60 2.1、完整展现Dolby Atmos应有的三度空间音场效果。
很有弹性的多声道喇叭配置
Lyngdorf MP-60 2.1的设定是采取IP控制,在相同的网域用电脑或手机打开网页浏览器,输入MP-60 2.1的IP位址就能进行操作。请见图1,在主选单点开Speakers & room选择「Speaker setup」就能设定喇叭配置。请见图2,这是7.1.4声道喇叭的配置,下卷页面就能看到并设定MP-60 2.1各个前级输出端子是对应哪个声道(图3)。我们再看图4与图5:MP-60 2.1总共有16个声道,如果真要用好用满,可以像这样设成「7.3.6声道」,配备三支超低音和六支上方喇叭,但是我想玩家们可能还是倾向于多支超低音喇叭采取对称配置,这也没问题,图6就是把MP-60 2.1设定为「7.4.4声道」,让四支超低音采取「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对称配置的方式。
系统声道规划弹性大
可安装4支超低音并作独立调校
Lyngdorf MP-60 2.1与多数玩家比较熟悉的日系机种相较,在机能性方面的最大差异在于MP-60 2.1有更多的声道数,并且在喇叭的声道配置方式设定更有弹性:它总计有16声道,前级输出的OUT 1至OUT12可以直接定义为7.1.4声道,OUT13至OUT 16(AUX1∼AUX4)则可弹性规划,例如把上方喇叭从两对(4支)增加为三对(6支)就可以把AUX1∼AUX4其中的两个声道定义为LTM(Left Top Middle)与RTM(Right Top Middle),另外还有两个声道,想要定义为超低音声道或Wide声道都可以。
倘若您想规划大坪数的家庭剧院,我建议您可以在OUT 1至OUT 12采取7.1.4声道设定之外,再应用AUX1∼AUX4其中的三个声道设定为另外三个超低音声道,如此就能将总计4个超低音信号输出分别定义为Sub L、Sub R、Sub LR 与Sub RR,在家庭剧院空间的前左、前右、左后、右后各配置一支主动式超低音喇叭,以7.4.4声道喇叭配置,让4支超低音喇叭个别负责「1/4聆听空间」的低频与极低频输出,这么做可以藉由多支超低音喇叭组成矩阵,平均负担发声任务能减少失真、改善瞬时响应特性并均化频率响应,重点是MP-60 2.1能针对每一支超低音喇叭做单独设定调校,确保四支超低音喇叭发声至聆听座位的时间、相位与能量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样是装四支超低音喇叭,「整合」的调校是否到位差别是很大的,调整不到位就很难避免低频分辨率降低或部分能量相互抵销的情况,目前日系旗舰环绕扩大机超低音输出多数仍是两组独立调整,若要接「.4」则必须分为两组(不是单支独立调校),时间相位整合调整的难度相对较高(同一组的两支超低音喇叭必须严守位置与各项调整的对称性)。
译码声道数由12声道增为16声道
在译码能力方面,过去Lyngdorf出品的MP-50虽然也是16声环绕处理前级,但它的译码声道数为12声道、另外再藉由矩阵运算扩张4个声道,而MP-60 2.1与MP-60的最大解码声道数皆为16声道,若多声道讯源的原生声道数没有那么多,它也能上转为16声道(最多)。此外在DTS译码方面,过去的MP-50与MP-40的DTS译码对应DTS:X(最多11.1声道译码),MP与MP-60则为DTS:X PRO,对应DTS:X音讯译码声道数没有11.1声道的限制。
音乐档播放与数位输入兼容性
在网络音乐机能方面,M P - 60 2.1支援AirPlay与Roon,并可藉由Roon操作连动使用Qobuz与TIDAL,网络串流机能还有vTuner网络收音机。在音乐档播放功能方面,MP-60可插入USB储存装置(仅限FAT32格式)播放其中的音乐档,亦可透过网络播放家中由计算机、NAS、携带装置或音乐服务器分享的音乐档,兼容播放的档案类型包括AAC、AIFF、ALAC、FLAC、MP3、Ogg Vobis、WAV与WMA,兼容最高格式AIFF为384H z/16b i t、FLAC与WAV皆为384k Hz/24bit、ALAC则为384kHz/32bit。
除了连网播放音乐档以外,MP- 60 2.1还配备数位同轴、平衡、光纤与USB Audio等输入端子,因此以往使用的传统音响讯源(如CD转盘) 可继续使用,USB Audio则能作为串流转盘或「有音乐档播放能力音乐服务器」的数位输入,兼容最高规格为192kHz/32bit。
数位输入加隔离变压器与异步数位传输
接下来为您说明Lyngdorf MP-60 2.1的硬件结构,打开机盖,我第一眼看到里面各部电路的配置方式就知道它非常独特,多数环绕扩大机与不少环绕译码前级都会把前级的主要电路包括数位输出入界面、数位主板、多声道DAC与前级输出这几块相关的电路板采取由上至下的垂直配置,MP-60 2.1则是采取水平配置,左后方主要电路都是与讯源输出入以及系统控制有关:下方有HDMI输出入、网络与USB界面;左后方上层则为数位电路主板,在数位音讯输入部分我见到MP-60 2.1使用多个Murata DA102MC数位交连(隔离)变压器,确保数位讯源以外的噪声被隔离在外、只让数位音讯通过,这种作法目前我还没有在Lyngdorf以外其他品牌的多声道器材上看过。
Lyngdorf还有一项对自家环绕译码前级的讲究是非同步音讯传输,一般说来现在比较高级的二声道制品对USB输入已经都采取异步传输,以「自己的clock」为准、与PC的时脉脱钩,而Lyngdorf进一步在HDMI输入界面也这么做,多数制品HDMI音讯信号传输是共享影像信号的时脉(还会随着视讯规格变化),MP-60 2.1由HDMI输入的数位音讯则是以它内建的高精度clock为准,以此法降低时基误差,不只对纯音乐内容、让影片内容也能获得更高的音质。
Lyngdorf MP-60 2.1的电路结构
1、Lyngdorf MP-60 2.1的机内布局跟大多数多声道前级电路的作法很不一样,一般都是采取「由上至下」从数位主板到声频电路采取垂直配置,MP-60的则把各部电路「摊开」,采取水平配置:数位输出入界面与主板在左后方、数位音讯处理电路在右前方、声频电路在右后方,这样的作法让声频电路与电源电路(左前方)、数位主板与数位音讯处理电路板保持更远的距离,让声频电路更「安静」,我认为是MP-60 2.1 好声的主因之一。
2、数位主板有两枚SHARC芯片,我判断系统是用内建ARM Cortex-A5核心的ADSP-21573,另外我还看到本机使用四枚村田制作所的DA102MC数位交连变压器(本图左下方)隔离前端数位讯源的噪声。
3、由于本机需要做RoomPerfect空间响应处理,并且为了获得更高的音质、拉高bit数,因此必须具备更强的运算能力,所以MP-60 2.1才会在数位音讯处理电路板装这么多DSP芯片,光是这里的DSP都够别人装两三部环绕扩大机了!
4、声频电路分为上下两层、在两块电路板之间以金属板屏蔽,每块电路板上面有8声道数类转换电路,总计16个独立声道。
5、本图我用红框标示的是其中一组二声道声频电路:以Burr-Brown PCM1796做数类转换,I/V转换与LPF电路使用TI N5532A与N5534A OP Amp芯片,最后每声道用一枚N5532A做平衡输出。由于在DAC电路之后没有音控电路,所以我判断本机是在音讯处理电路以DSP做高精度数位音控。
L y n g d o r f 的原创技术
「RoomPerfect」
在数位主板上我看到两枚Analog Devices SHARC芯片,我判断本机的「大脑」是在ADSP-21573,这枚芯片里面就包含ARM Cortex-A5核心以及两个高性能浮点运算500MHz SHARC DSP核心。除此之外,主电路板上还有一枚400MHz的SHARC DSP芯片ADSP-21488,从这样的芯片配置来看,我判断各类新旧规格的制式译码在这块数位主板就已经搞定,在译码过后,数位音讯再做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的数位音讯处理包括Upmixing,例如把原生「没有上方声道的」Dolby TrueHD加上Dolby Surround的处理、让上方喇叭发声,或者用家可以配置「W ide 」声道喇叭,在左右声道至环绕声道喇叭之间改善音场与音像移动的连贯性。另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处理是Lyngdorf的原创技术「Room Perfect」。执行Room Perfect设定程序并不困难,但这项技术的精神是「充分理解府上空间的声学特性」,因此在使用专属测试麦克风测完主要聆听位置之后,RoomPerfect测试程序会接着要求「任意改变麦克风位置与高度」继续进行测试第二个、第三个⋯⋯到第N个位置,直到「Room Knowledge」超过90%以上才能结束测试工作,MP-60 2.1执行RoomPerfect整个测试过程历时一小时以上是很正常的事。
Lyngdorf MP-60 2.1「现成的」调声模式
MP-602.1让用家自订多组Voicing(调声)模式,但我也很清楚真正知道怎么用各种参数滤波器的玩家很少,如果用家不会自订,还是可以用Lyngdorf给MP-60 2.1预设的Voicing模式。在主页面(图1)点选Voicing,就可以选七种预设的调声模式(图2),其中Neutral大致等同于平坦响应,在RoomPerfect校正过后不做额外的等化,其他6种模式请见图3:Action是加强低频的调声、适用于动作片;「Action + Movie」在是在加强低频之后衰减高音,让声音比较像电影院喇叭系统的风味;Music则是在2kHz略做衰减,可以降低刺激性、让音乐听起来较为温和;Music 2则相当于在Music之上再些许衰减高音,让声音更柔和;Tilt的缓降曲线就像Harman曲线,由低到高音和缓的滚降能呈现出温暖的音色;Relaxed则是低音上段略增2kHz附近略减,让声音显得轻松。
(图1左,图2右)
(图3)
DSP芯片多到能装超过三部环绕扩大机
都是为了音质
环绕译码前级和环绕扩大机都会在测试之后做等化校正,MP-60 2.1 跟它们的差别在哪里?除了前面说过为了充分理解空间超龟毛的测试过程之外,还有一点跟声音表现绝对相关就是数位音讯的处理精度。
目前大多数制品在进行多声道译码之后,等化处理是以24bit的精度作处理,在等化处理的过程都不能避免造成损失,这样的音质损失本质上也可以视为一种数位音讯压缩的结果,动态、讯噪比与质感都会打折扣,因此各位只要比较过环绕扩大机Pure Direct(无等化)与Auto(有等化)模式就能听得出音质差别,但是多声道系统依然要使用数位等化使频响正确、整合各声道音色趋于一致,倘若要把数位音讯处理过程的音质损失降到最低,有一种作法是确定有效的,就是帮原生音讯增补位元数,以更高的位元数做数位音讯处理(例如等化),最后再把处理后的数位音讯降至数类转换芯片可以服用的规格,方法技术人都知道,现实的问题还是硬件运算能力够不够。
MP-60 2.1在此处布下重兵:使用三枚SHARC DSP 「ADSP-21488」、再加上两枚450M H z SHARC DSP「ADSP-21489」,数位主板译码之后的多声道数位音讯先以32位元定点运算做RoomPerfect相关的等化处理,并采取63 bit定点运算做取样率转换,再以DSP做高位元数的数位音控,最后把处理完毕后的数位音讯统一转换成192kHz/24bit、送至数位转换电路。
用多组二声道平衡数类
转换电路结构加总成为16声道
MP-60 2.1的数类转换电路在本机的右后方,它不是像多数环绕扩大机把数类转换电路板装在数位主板(含数位音讯处理电路)的下层,因此本机声频(类比)电路与数位电路之间的距离少说有两三倍,相对来说感应到数位电路的噪声强度不到1/4,仅藉由电路布局就让MP-60 2.1取得一部分「低噪音」的优势。
此外绝大多数多声道扩大机的数类转换电路是使用一或两枚8声道数类转换芯片,MP-60 2.1则是像二声道音响器材:两块声频电路板各装4枚二声道DAC芯片(TI PCM1796),在每一枚DAC芯片之后用TI N5532A(NE5532A) 与N5534A(NE5534A)低噪音OPAmp芯片与被动元件搭配做成二声道全平衡I/V转换、低通滤波与输出缓冲放大电路。讲得更清楚一点:MP-60 2.1是把「2声道×4组」的数类换电路做成一块声频电路板,两块电路板共计8组二声道数类转换、共计16声道。
这样的作法相对来说要比使用8声道数类转换的「电路密集度」更低,声道之间的间隔较远、又是「以二声道为单位」,能减少声道之间的串音、提高分离度,因此从声频电路板的构成就能看出它能因为高分离度特性得到更开放、广阔的空间感,另外从各部电路采取水平配置、高位元的数位音讯处理到声频电路选用的放大元件又是做「低噪音的配套」,这是在正式试听前从电路就能观察到的声音特质。
Primare A35.8确定可作为Lyngdorf MP-60 2.1的好搭档
当我确定要评测Lyngdorf MP-60 2.1、就开始想搭配的问题,我很喜欢作「同质性」的搭配,因为这样的搭配不会改变性格,过去我评过MP-50,所以可以推测MP- 60 2.1的声音走向,主要搭配的后级我就设定「欧陆系」优先,很幸运可以借到这部今年拿下EISA大奖的Primare A35.8八声道后级,它配备著名的Ncore模块,能提供每 声道8欧姆150瓦、4欧姆300瓦的额定功率,相邻两声道 桥接还能得到8欧姆740瓦或4欧姆750瓦
鉴听派的中性写实加上流畅柔顺的美声
本次测试我搭配选用的「主要声道」器材包括Primare A35.8后级、Pioneer EX系列喇叭与Perlisten D12s主动式超低音,「次要声道」则由其他后级与喇叭补足。我进行完RoomPerfect设定测试程序之后,先以2.1声道聆听音乐软件,倘若用家想要一个人专注欣赏音乐,我建议在Focus Position选择Focus模式(多人看电影则可选Global),此外MP-60 2.1还提供相当丰富的调声(Voicing)功能,除了能让用家手动设定之外,原厂还给了七种「现成的」Voicing模式,我最喜欢的是「Neutral」,此模式就是在RoomPerfect做完音场校正去化空间对响应造成的扭曲与渲染之后「不添加其他等化」,声音听起来相当中性、写实,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我会说是「更精致化的录音室风格」:不需要夸张演示就能自然展现高分辨率与高音质,背景「的程度让微小声响无所遁形,甚至偏低的能量聆听,它仍能让聆听者在无意间发现过去从未察觉到的细微成分,即使只是播放CD规格等级的音乐档,如小提琴、大提琴的弓弦触感,长笛与竖琴的音色,质地细腻的程度都会让人误以为是在播放Hi-Res,以舒适的音响聆听就足以感受到历历在目、非常清晰的画面感,试听过程中我一度刻意压低音量模拟玩家们在深夜聆乐的状况,此时仍然能感觉到相当高的能见度,舞台上的人声与乐器生动而细致。
在Neutral模式下,从低频、中频延伸到高音都是平直而没有修饰,高音华丽、光泽感丰富、流畅而柔顺。用家除了以Neutral模式专注聆听以外,有时只是以音乐作为居家生活的背景,您想轻松聆听时可以选择Music、Music 2、Tilt或Relaxed模式,这些调声模式在部分中频段与高频会稍做修饰(衰减),听感更和缓、音色是暖色调倾向。
音质已经达到二声道
high- end音响的水平
以音乐表现而言,我认为MP-60 2.1最可贵的地方是它确实能达到二声道high-end音响的水平,玩家已经不用考虑如何去融合二声道与多声道系统(我以前在本刊有讲过两系统结合共享的方式),只要以MP-60 2.1为核心搭配够水平的后级与喇叭,听二声道音乐软件已经能满足对音质挑剔的玩家。更难得的是过去我测试过绝大多数环绕译码前级或环绕扩大机,在「使用音场校正」的状态下虽能去化空间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也都可以听得出音质与Pure Direct有明显落差,这回我实际比较试听MP- 60 2.1有无启用RoomPerfect,两者间的「质感」难以听出差别,以历年来我测过的制品来说,MP-60 2.1的音场校正应该是最逼近「音质完全无损」的一部。
当头棒喝:谁说电影音效听不出音质?
在电影音效(多声道)表现方面,我认为只要能按部就班照标准流程设定MP-60 2.1,它就能让玩家直接听出它的身价(凭什么卖这个价钱),凭良心讲,像这种顶级机种的声道数这么多,包围感能不强吗?我都用了最高性能的多声道后级和超低音喇叭,能量感、密度感非常强也是刚好而已吧?要是凭借「声道数」与「力量」还不能碾压位阶较低的制品、那真该面壁思过,所以对顶级制品来说包围感与能量都是「基本」,我更想知道MP- 60 2.1除了基本以外,它还有什么真正的过人之处。
我用自己最熟悉、最近最常播放的蓝光软件与串流影片测试,MP- 60 2.1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它竟然把电影音效当成「多声道Hi-Res」在玩!就像在对我说「谁说电影音效听不出音质啊?」明明就是自己常常拿出来试机、听到滚瓜烂熟的片段,都会惊觉拟音师原来把声响做得这么细腻,象是物件轻微摩擦,林间风吹树梢的声响都显得非常清晰而逼真;战争片在猛烈交火前隐隐听见远处的砲声与碰撞就已经感受到紧张气氛;在末日列车(Netflix)走入温室车厢中的片段尽管声音能量很和缓,但MP-60 2.1让我感受到由极为丰富的声音信息量、复杂细小声响构成具体的三度空间音场。
MP-60 2.1能带给聆听者的沉浸感不是只有在高能量的片段才能感觉到,而是在观影过程中无时无刻把影片中的声音讯息精细、完整而正确地释放在观赏者的空间。三度空间还会随着不同的场景产生显著变化:户外的场景音场宽广辽阔,上下音场分离度很高,上方音场向外延展,声音物件在上方盘旋、流动有明确的结像(包括音像形体的大小)与轨迹,无论是横向、前后或上下与「冲出银幕」的移动感都变得更强;而在狭小、密闭的空间(例如在西线无战事的掩体中)则会感受到空间的压迫感。
最佳推荐
尽管我在测试MP-60 2.1的过程觉得非常兴奋,但是我在测试完毕几天之后却觉得「很不妙」,它已经默默把我心中「多声道音质的参考标准」往上拉了好大一段,我以后要怎么面对中高价与高价环绕扩大机电影音效的质感精细度跟心中的参考标准相差两成?评鉴还写得下去吗?好吧,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尽管Lyngdorf MP-60 2.1是目前价格最昂贵的环绕译码前级之一,但是就算玩家不理解它的技术含金量,只要听过它的音效与音质就会感觉「回不去了」,以多声道音效与音质的绝对表现而论,我认为Lyngdorf MP-60 2.1应该获得我们的最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