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高保真音响无法取代现场音乐会,无论它有多贵。
无论你在高端音响、功放或尖端音频技术上投入多少,你的高保真系统永远无法真正复制现场音乐会的体验。
原因是什么呢?声音不仅仅是关于准确性——它还关乎感知。科学家约翰·G·贝伦兹(John G. Beerends)和理查德·范·埃弗丁根(Richard Van Everdingen)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证实:完美复制现场表演在物理和感知上都是不可能的。
即使最先进的系统提供了惊人的清晰度,但在深度、能量和真实场地的空间复杂性方面,它们仍然存在不足。
那么,为什么现场音乐仍然是无法完整还原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 直达声 + 散射声能否提升沉浸感?
- 声音感知的科学
高保真系统无法完全重现现场音乐会的最大原因之一?每个人的听觉感知力都不同。
你的耳朵、大脑和过去的个人阅历共同塑造了你对声音的感知。对一个人来说听起来完美无缺的声音,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显得平淡、刺耳,甚至令人反感。
例如,贝伦兹回忆起他参加的一场音响演示,他在功放中听到了一种微弱的嗡嗡声,而其他人最初并没有察觉——直到他指出这一点。突然,有些人开始听到了,而另一些人仍然什么也没听到。同样的声音,得到了不同的感知。
这对音乐再现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声音感知会根据听者的姿势和方向而变化。(来源:《高保真音频的科学》作者约翰·G·贝伦兹和理查德·范·埃弗丁根)
人声对白相对容易标准化,大多数人都对什么让一个声音听起来自然达成共识。但音乐呢?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频率平衡、谐波和空间提示的细微变化可以完全改变我们对录音的体验。
即使最先进的高保真系统也无法顾全到这些个体差异。没有系统能保证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完美再现现场音乐根本不可能。
为什么立体声和环绕声无法重现现场表演?
问题在于:无论你的音响设置有多先进——无论是经典的立体声系统还是多声道环绕声装置——它都无法模仿现场音乐自然地充满空间的方式。
环绕声是为精确定位而设计的。
立体声几十年来一直是黄金标准,它在塑造空间感方面表现不错。但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它只从两个固定点投射声音。
在一场现场音乐会中,声音不仅仅直接朝你而来——它还会从墙壁、天花板和两者之间的一切反射,创造出丰富、沉浸的混合效果。立体声系统根本无法捕捉到这种扩散,这就是为什么录音听起来比真实体验更“局限”。
现在,你可能会认为多声道设置——比如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或高端的环绕声系统——会解决这个问题。更多的扬声器应该意味着更接近真实的体验,对吧?不完全是。
环绕声是为精确定位而设计的——将声音放置在你周围的精确位置,这对动作电影和游戏来说效果很好。现场音乐不是关于精确放置——而是关于声波自然混合和扩散的方式。
在一场现场音乐会中,声音不仅仅直接朝你而来。它还会从墙壁、天花板和两者之间的一切反射,创造出丰富、沉浸的混合效果。
讽刺的是,增加更多的扬声器实际上可能让音乐听起来更糟。与其增强体验,它可能会产生一种不自然的“脱节”效果,让乐器听起来像是被人为放置,而不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即使有了所有最新的进步,也没有一个系统能够真正再现音乐厅那种毫不费力、全方位的声音场。这并不是说今天的科技不够发达——但在完全捕捉现场音乐方面,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
为什么你的房间永远无法听起来像音乐厅
即使扬声器技术取得巨大飞跃,你的聆听空间仍然会阻碍完美声音的实现。
音乐厅不仅仅是大而华丽的房间——它们被设计成让音乐听起来更赞。每一个曲线、面板和表面都被精心打造,以增强声音分布,将音符无缝融合成丰富、沉浸的体验。
大多数家庭音响设置中,家具、墙壁和地板的组合都会影响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方式。
你的客厅?不太可能。与其说是一个专门建造的声学圣地,不如说是一个混合了家具、墙壁和地板的空间,这些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通常是以对你不利的方面。
硬质表面(窗户和硬木地板)会反射声音,产生不必要的回声。
软质表面(地毯和窗帘)会吸收声音,使声音细节变得模糊。
房间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声音的交互方式。一个小房间可能让音乐听起来平淡无趣,而一个空旷的空间可能会让它变成轰鸣的混乱。
那么,如果你的房间是个问题,为什么不干脆把它排除在外,戴上一副高端耳机呢?好像是个好主意——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们听起来也不“真实”。
扬声器将声音投射到空间中,在到达你的耳朵之前与环境互动。相比之下,耳机直接将声音传递到你的耳朵,这对清晰度来说很好,但对沉浸感来说完全不自然。
那种“声音在你脑袋里”的效果?是的,现场音乐会并不是这样的。当你在一场音乐会中,声音来自你的前方、后方,并从墙壁反射——它无处不在。而耳机的声音却被困在你的头部。
当然,耳机可以听起来细致、清晰、极其精准,但它们仍然无法再现被真实、移动的声波包围的体验。而这正是让现场音乐感觉如此生动的一部分。
直达声 + 散射声能否提升沉浸感?
贝伦兹和范·埃弗丁根提出了一种混合方法来提升沉浸感——不过,让我们明确一点,即使这种方法也无法让你仿佛坐在现场音乐会的前排。
他们测试了一种与传统立体声或环绕声不同的设置:
- 一对立体声扬声器用于直接声音。
- 两个额外的全向扬声器将声音反射到墙壁上,创造出更宽敞、更分散的声场。
贝伦兹和范·埃弗丁根提出了一种由立体声对和全向扬声器组成的混合方法。(来源:《高保真音频的科学》作者约翰·G·贝伦兹和理查德·范·埃弗丁根)
在他们的实验中,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分散扬声器的音量和延迟,结果相当有说服力:
- 24名参与者中有23人更喜欢带有分散扬声器的设置。
- 许多人表示,这明显提升了沉浸感和整体音质。
贝伦兹和范·埃弗丁根的研究表明,将直接声音和分散声音结合起来可以创造更自然的聆听体验。不过,它仍然无法完全复制现场音乐。
如果这种方法能带来如此明显的改进,为什么它还没有流行起来?没有主流的音频品牌采用它。大多数消费级音频设备仍然坚持人们已经熟悉的东西——立体声,因为它简单可靠,或者多声道家庭影院设置,这对电影来说效果很好,但往往使音乐播放变得复杂。
目前,这种想法更多是一个实验,而不是主流解决方案。
也许这并不是坏事,现场音乐有一种高保真系统无法再现的东西。声音在空间中的流动方式、音乐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那一刻的原始能量——这是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无论家庭音频技术变得多么先进,音乐不仅仅是关于听觉。它是关于感知。而这是技术永远无法真正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