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格雷本届展会依旧用高端的蓝光hifi多声道系统进行演示,所用的蓝光音乐会节目源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网上的连续介绍也获得了大量的点击,“蓝光天碟”开始广为人知。
一、《巴伦博伊姆 肖邦纪念音乐会 2010华沙》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1952年随父母移居以色列特拉维夫。巴伦博伊姆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指挥家之一,也是我国青年钢琴家郎朗的老师。巴伦博伊姆还是位语言天才,熟练掌握七门语言(希伯来、德、英、法、意、俄、西班牙)。
这张专辑是为了纪念肖邦诞辰200年而制作,accentus music出品,这家位于莱比锡的公司没有太多的资料可查,其官网也没有太多介绍,公司只有12人,主要制作音乐会的蓝光专辑,也有CD及LP产品。浏览了一下他们的目录,他们对古典音乐作品特别偏好,有兴趣的烧友可以去他家官网了解更多资讯:http://accentus.com/
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hifi领域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小公司出精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张专辑就是其一,它称得上是一张“蓝光天碟”。如果您只有普通的蓝光机,或者普通的AV功放,很遗憾,您可能就体会不到它远超CD的杰出的音质了。
在世纪格雷的多声道hifi系统里,这张专辑表现出了非常突出的好音质,近场录音把钢琴的音色及细节纤毫毕现地记录下来,让你仿佛站在钢琴旁聆听。高潮时动态袭来,钢琴这乐器之王强悍而从容的张力震撼心灵!展会上播放的是第五首Waltz No. 2 in A flat major 'Grande Valse Brillante', Op. 34 No. 1,选择这一首是因为它时间不算太长,而且有大动态的高潮旋律,适合在展会这样的场合下展示器材的音乐表现力、动态范围及瞬态响应速度等---这些是hifi系统最难具备的硬实力;要说优美,另外的曲目更加出色,肖邦作为一个浪漫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不会晦涩,不会平淡,时而跳跃、时而温婉、时而激昂,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彩,能不断抓住你的心,让你安静地聆听与遐想。
展会上这一首是播放频率最高的曲目,能听到这首曲目演示的观众是幸运的,世纪格雷的多声道hifi系统给您基本还原了一部斯坦威,它就摆在你面前,这一首曲目带给您的是三种体验:动态、泛音、真实;这是您在双声道的系统上无论如何体验不到的,哪怕是大型扬声器系统。
二、安妮索菲穆特 《The Club Album - Live From Yellow Lounge 》
穆特是大家熟知的小提琴女神,她的《流浪者之歌》在烧友中可谓人手一张,而且在测试器材的时候使用频率非常之高,我看可能仅次于蔡琴吧。但这张“黄色酒廊”可能了解的人就不多了,这张专辑为2015年录制,为什么叫“Yellow Lounge”黄色酒廊,还是有一些故事的:
Yellow Lounge的概念始于2007年柏林酒吧的一场演出,古典是最能表达人们情绪和感情的声音,但是因为演出场地和现场规则限制,听众很难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聆听音乐,在德国著名DJ与音乐制作人DJ Clé策划下,Yellow Lounge把古典音乐融合现代与当代的音乐经典,营造一种轻松悠闲的气氛,并且把演出场地带到柏林、巴黎、伦敦、维也纳、哥本哈根、、纽约、雪梨、萨尔茲堡等地的休闲俱乐部。听众可以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以自己最喜欢的姿势欣赏国际知名音乐家的演出,以最轻松的心情欣赏音乐。
2015年五月,穆特来到柏林Neue Heimat,与多年的钢琴家搭档欧奇斯、伊朗大键琴家伊斯法哈尼联袂演出,曲目包括巴哈、威尔第、蓋希文到约翰威廉姆斯的作品,为Yellow Lounge系列音乐会带来了新的内容。Neue Heimat原址是旧火车站,现在是柏林年轻艺术家的聚集地,年轻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打造出一个简单但不简陋、自由而不羁的追求艺术的乐园,在轻松的气氛下,享受属于个人的音乐欣赏体验,引领年轻人接触伟大的音乐,正如穆特所说:把表演者与听众真正合而为一。
这张专辑为DG出品,DG的品质不用怀疑,一定不差,就看有多好。现场录音大多都能保持乐器原有的音色,做成蓝光多声道后更是将现场的堂音及氛围更好地保存下来了。无怪乎有烧友说,听惯了多声道回到两声道,总感觉少了很多信息,当然,他们说的应该是hifi多声道,不会是av多声道。
说到这个话题,需要告诉大家一个现象:很多音乐会现场录音都是5.0的音轨,这次世纪格雷演示的音乐会清一色都是5.0(除了蔡琴的金声音乐厅),为啥是.0而不是.1呢?原来,这个.1是超低音的音轨,唱片公司都知道在大多数多声道系统中,低音炮是最不HIFI的环节,是为了烘托气氛的,并不适用于hifi,所以就不让你的低音炮出声,让所有的低频都从主声道出来。这个考虑真够贴心,也可以看出高水平的蓝光音乐会的制作并非一些烧友想象的那样是“AV”级,而是不折不扣的hifi甚至hiend级!
当然,要表现出现场庞大的舞台感,大型扬声器是必须的。世纪格雷使用的PMC八爪鱼非常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本届展会没有聆听过的烧友,明年别忘了到8楼vip3来体验。
“Yellow Lounge”里都是非常精彩的曲目,记得大半年前,世纪格雷用户群中有人分享过高码文件,来路不明,印象很深,后来有群友又分享了蓝光原盘,视听结合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所以展会上一定要分享给大家。展会上主要演示的是维瓦尔第四季中的《夏》,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穆特的技艺自不必说,登峰造极的旋风般技巧,与她配合的小乐手们也基本能跟得上她的节奏,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快板的演奏,当演奏结束掌声响起时,世纪格雷展厅里的听众们也多次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欢呼起来。。。。
这张“Yellow Lounge”有CD版本,还有LP版本,有兴趣的烧友可以去寻找,这是一张不可错过的专辑。但双声道的LP和CD,肯定就没有蓝光多声道版本那种强烈的现场氛围感啦!
三、《Christian Thielemann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2010》
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是在广州海印力高,一次随意的hifi之行,当贝五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流畅丰润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回公司后即刻托朋友找到了这张专辑,并搜索了解了Thielemann和Unitel Classica。这张专辑连续两届被选入广州展会的演示节目,我对它确实有偏爱。
记得去年广州大展后,有一位烧友评价世纪格雷的展厅声音时用了这样的评语:愿意在这坐一天。我猜这位烧友可能就是在聆听这张泰勒曼的贝五。今年的广州展会,我们仍然将贝五第一乐章作为主要演示曲目之一,在世纪格雷的hifi多声道系统上,这张专辑表现确实非常出色,令人难以割舍。这张专辑包含了贝4-贝6,偶尔我也会播放贝6的第三乐章,同样非常有吸引力。
这张碟到底是是什么样的声音?能有这样的吸引力呢?概括说来就是:中低频的魅力!和其它的交响乐录音不太一样,这张录音对中低频的质感量感都有所侧重,即使中低频的量感密度都很强,却完全没有一点“糊”的感觉。一位烧友对我说,金色大厅的舞台很拥挤,贝斯紧靠着墙壁摆放,低频会有严重问题,但没想到在这里听到这么清晰成型的低频!这段话不知道是在夸奖录音录得好,还是夸奖世纪格雷的系统出色。但不谦虚地说,世纪格雷的数播在分析力上是有特别优势的,这也是世纪格雷的产品能在很多高端烧友的贵价系统中立足的重要原因。有些以韵味为卖点的播放机,一旦接入高端大型系统,短板立即就暴露无遗。
流畅的音色,丰富的堂音,饱满的中低频,轻盈的高频,清晰的细节层次,使得“贝五”成为了活生生的音乐,辉煌宽松的铜管与贝司富有弹性的低频真是让人着迷,只要一播放,听众基本都是听完再离开。这张专辑也有CD版本,不过很罕见,蓝光版本的音轨是5.0,如果您有高素质的蓝光多声道系统,强烈建议您不要错过这张专辑!
Unitel Classica是一家德国的公司,据2012年环球古典的一则报道说,DG宣布联手Unitel Classica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展开长期录音录像合作,乐团首席指挥蒂勒曼是此次合作的核心人物。三方联手的录音计划包括勃拉姆斯交响乐全集、钢协全集(波利尼担任独奏)、小协和双重协奏曲,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也在计划之内,森帕剧院除夕音乐会将继续轻歌剧之旅。 看来国外唱片公司也流行强强联合,所以精品迭出。
Unitel Classica的网站为:http://www.unitel.de/en/unitel.html ,他家有很多的蓝光及DVD发行,CD很少。看介绍,才知道Unitel Classica是以“Music to Watch”为宗旨的公司,其作品影音兼顾、视听俱佳,该公司成立已经有50年,主要业务是为电影制作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的视听制作上享有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果然来头不小,今后他家的作品遇到即可收藏!
四、小泽征尔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马勒1 小泽征尔/斋藤坚恩乐团 NHK 》
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引进版CD碟片中,日本乐团的作品并不多见,倒是一些打口碟常见日本出版的本土乐团作品,可能国内的烧友目光主要都集中在欧美的,忽视了日本这个近邻,其实音乐艺术在日本也发展得很不错,凡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音乐一定会生机勃勃地存在。
这张蓝光音乐会指挥是小泽征尔,不用介绍大家都非常熟悉,展会小泽的形象一出现,经常有烧友就说:小泽,那要看看。在上海的展会上,我发现相当多的上海爱乐者对小泽的崇拜甚至超出其他西方顶级指挥家。个人也比较欣赏小泽的作品,他善于发掘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并不过分倚重音效的作用,对于一些深沉的音乐作品演绎得尤其出色,很轻易地把听众带到沉思的状态中。乐团是日本的一个乐团:斋藤坚恩乐团,也译作“斋藤乐团”,“斋藤运乐团”,日本放送协会NHK出品。
维基百科上对这个的乐团是这样介绍的:
1984年9月,在小泽征尔和秋山秋子的领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群日本音乐家聚集在日本,为纪念斋藤创始人逝世十周年而举行一系列音乐会的Toho学园音乐学院和指导者和音乐家。 在东京和大阪举行的一系列纪念音乐会成为斋藤仁乐团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1987年,乐团在维也纳 ,柏林, 法兰克福 ,巴黎和伦敦进行了第一次欧洲巡演。 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它在欧洲和美国巡演。 1990年,乐团被邀请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 。
斋藤坚仁基金会于一九九二年五月成立。 同年9月, 松本斋藤纪念节第一次举行。 除了演奏交响乐 ,歌剧和声乐 作品等一年一度的活动以及举办音乐教程外,乐团还在东京举办音乐会。
尽管这个乐团历史并不悠久,名气并不大,但能让小泽执棒的乐团也非等闲之辈。
展会上主要演示的是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断头台”,比较爆棚的乐章。由于展会的特别,只能选用短小、起伏大,短时间内能充分展示设备性能的曲目,故选择了第四乐章。实际上,幻想交响曲所有乐章都非常精彩,尤其是第五乐章“魔女回旋曲”,跳跃的主题更让人欲罢不能,曲中的大鼓震撼人心,在世纪格雷的系统上精彩无比,对于音效发烧友来说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和其他蓝光音乐会作品一样,现场录音最突出的优势:音场、密度、层次在这张碟上依旧出色,所不同的是,这张碟的音色与前面几张有所区别,略显清淡,或许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日本声”吧。清淡的音色与录音风格有直接关系,有可能与演出环境也有关。这场音乐会的演出场地看得出来经过精心的声学设计,为喇叭口扩散式,墙面有不同平面的反射扩散面,相比之下,金色大厅到是一个自然建筑,看不出来有特别的声学设计,当然,对于金色大厅来说,声音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它是一个现象级的音乐殿堂。
虽然声音略显清淡,没有泰勒曼贝五那种渲染的痕迹,但这只是相比较而言,只要你的设备够级数,这张专辑能给人更加真实的现场感。关于作品的背景大家都很熟悉,声音嘛,简单概括一下即可,毕竟还是耳听为实,只有现场亲自体验聆听才能得到准确的体验,评论只是一个引子。
到这里为止,我已经介绍了4张蓝光音乐会专辑,也许会有烧友说:世纪格雷的蓝光产品有hifi的素质,所以才大力推广蓝光音乐作品!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吧,但真实的理由是:我们在国外出版的蓝光音乐作品中发现了大量的优秀之作,尤其是近两年。蓝光自08年出现,至今已快十年,在欧美已经相当普及,随着CD的没落以及SACD的退市,DVD Audio的消失,蓝光成为音乐载体也是无法回避的选择,蓝光音乐相对少一些,但蓝光音乐会非常之多。前面我说过,蓝光音乐会的多声道音轨能轻易给你声场、密度、层次,动态等烧友梦寐以求的硬素质,和CD不同的是:CD音乐在录音时由于各种原因,喜欢对音效做较多处理,调和出各式各样的音色,有些音色尽管也好听,但和真实乐器声音相距甚远,当然这也是一种hifi的方式,有很多发烧友喜欢也无可厚非,多彩和个性是hifi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您是爱乐型烧友,追求真实的音乐内涵,个人建议可以多涉猎蓝光音乐作品吧,或许再过几年,蓝光音乐作品会成为主要的音乐载体,蓝光独特的音频模式也会给传统的hifi模式带来更高层次的聆听体验
五、《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今天介绍一下本届展会上使用的蓝光音乐会专辑《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虽然蔡琴的《金声音乐厅》也是经常演示的蓝光音乐会节目源,音画也非常出色,但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今后若遇到好的蓝光节目源,我会经常向大家推荐的。
这张蓝光音乐会烧友们不会陌生,特别对音乐烧友来说,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是一个幸福的期待:壮丽的北欧风光,明快跳跃的旋律,以及人们如春花盛开的笑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感召力,让人们在欢快的心情中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这种时候,音画结合带来的赏心悦目远比单纯hifi聆听更迷人。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蓝光专辑每年都有,不少烧友都有收藏,从视频效果上看是一场金碧辉煌的视觉盛宴,但论音频就稍有欠缺----以HIFI的角度来看,这种不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和那些蓝光天碟相比得出的结论,如果用通常眼光来看,这张蓝光专辑的音频还是很出色的,音轨为5.0,声音平衡饱满,层次分明,基本的hifi要素都具备,如果能再多一点精致,多一些透明,多一些光泽,它也是一张蓝光天碟。
展会上演示的曲目为第一首和第二首,第一首弗朗茨莱哈尔-尼赫莱蒂进行曲据说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对杜达梅尔选用这么偏门的曲目作为开场曲有看法,但作为听众的我们并不在意,只要好听我们就接受,事实上这首曲子确实也好听,不论节奏还是旋律,一下就抓住了听众,虽然曲目短小,但赢得了满堂喝彩。
第二首“溜冰圆舞曲”是我要重点说的。头两首曲目都不是斯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杜达梅尔这位80后看来反骨颇硬。这首由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1882年创作的作品众所周知、耳熟能详,不仅交响乐队有众多的演绎,更是各大轻音乐队的保留曲目,小时候听保罗莫里哀和曼托瓦尼的演奏,当年的感觉是有些迷惑的:天下居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80年代前期,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轻音乐不多,《潜海姑娘》算是一个,在那个思想简单的年代,艺术像是缺乏绿植的沙漠,充斥着五声音阶的赞歌(算不上音乐),《溜冰圆舞曲》以热烈、华丽、抒情,形象化的旋律让人惊为天籁!我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喜爱也就是从这些轻音乐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开启了欣赏古典音乐的艺术之门。展会上《溜冰圆舞曲》也是一首能抓住观众的曲目,穆特的小提琴炫技能让观众跟着欢呼,《溜冰圆舞曲》能让观众跟着轻晃脑袋,随着旋律进入冰上曼妙起舞的遐想中。
把人带入遐想是音乐的目的所在,我们追求hifi,追求音质,最终目的并非为了声音,而是为了音乐,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声音的好听仅仅是hifi的初级目标,声音好听+音乐共鸣才是hifi的最终目标。这次展会后的花絮报道,向大家推荐了蓝光音乐节目源,推荐蓝光多声道,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多声道拥有更完整的音乐架构,更充足的音乐信息,更能让人投入到音乐的氛围中!本届展会上我听到了不计其数的赞扬,对世纪格雷多声道hifi蓝光系统给与了很多肯定,世纪格雷也将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与大家共享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