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在消费市场的杀手级内容将大概率的出现在游戏领域。目前,VR游戏以Demo为主,但创业公司、传统游戏公司、游戏巨头都相继参与了进来,默默蓄力。随着Oculus Rift和HTC Vive消费者版的发货,VR游戏开发者们普遍认为今年会出现令人满意的精品游戏,而一个或数个“爆款游戏”将激活市场。
1、一场想象力的冒险
超凡视幻CTO朱昱地告诉极客乐园:“VR游戏让人激动的地方在于,它是对游戏想象力的重新激发。目前,VR头显和外设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厂商各行其是,并且VR交互的维度又比PC或手机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这都给游戏开发商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制作空间。”
在做VR游戏创意的时候,沉浸感和临在感是关键。VR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让玩家彻底沉浸在游戏中,仿佛置身其中,而沉浸感和临在感的营造主题体现在画面、音效和交互上。相比于前两者,交互的革新更考验开发者,它与传统游戏有着巨大的差别。
正因为如此,直接从其他的平台上将游戏移植过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对于开发者来说,要做的是如何利用VR的全景、多维交互等特点设计最合理并且最有趣的游戏体验。乐相科技CEO陈朝阳表示:“一个新平台的出现在游戏内容的质量上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发者需要了解硬件的性能和可行的交互方式,在此基础上,创意会逐渐产生。”
2、创业者的时间窗口
现阶段,国内的VR游戏开发大致分为几类参与者超凡视幻为代表的只做VR游戏的创业者;传统的手游、页游、网游、端游公司在内部成立VR游戏孵化团队,低调尝试;在传统游戏领域中失败的开发者,转型开始做VR游戏;以腾讯、完美世界、巨人、盛大等为代表的游戏巨头。
游戏巨头有着强大的技术积累和渠道资源,部分传统游戏开发团队的背后也有着产业资源的支持,这些角色的进入将会改变VR游戏市场的窗口期。但对于一些白手起家的创业团队来说,它们目前还具备一定的开发优势。
已经有作品发布的VR游戏创业团队多则已有3年经验,少则也超过1年,在他们看来,已经积累下来的经验能为他们争取到一定的时间窗口。朱昱地说:“VR游戏开发是一个需要开发团队自己去尝试的过程,尝试新的创意、技术点、交互方式、开发流程以及团队磨合等,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面对多个硬件平台以及SDK的不断迭代,开发团队也需要时间来不断适配。”可以说,即使大公司进入VR游戏市场,也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个过程,只不过探索的过程会缩短。
除此之外,早期进入的创业者也聚集了不少行业资源。例如,TVR比较早的就和三大头显厂商以及Gear VR合作,超凡视幻也跟HTC和Oculus有较深入的合作。而对于优秀的开发团队,硬件厂商也会不遗余力的给予生态层面的支持,这其中不仅包括硬件和SDK的适配,还包括为团队引荐国外的顶尖游戏开发团队资源等。
可以说,在国内还没于一款足够优秀的“爆款游戏”出现之前,大家都还有机会。谁先做处足够优秀的内容,就更有可能吸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形成护城河。
3、“爆款”的意义
不管是在PC、主机还是移动设备上,一个爆款游戏不仅能让一家游戏公司赚的盆满钵满,还可能成为产业链上聚集用户的入口。
可以参照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手游市场。愤怒的小鸟成就了Rovio,在2011年给这家当时只有28人的公司带来了1.06亿美元的收入。与之类似的还有水果忍者之于Halfbrick、部落战争之于Supercell、纪念碑谷之于Ustw等。独立游戏开发商Mojang制作的Minecraft在2015年8月被微软以25亿美元收购也被认为是微软在移动端的补位行为。这些游戏不仅成就了开发商,并且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一步步激活了手游市场,让用户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真金白银,也让更多开发商前赴后继的进入市场。
所谓“爆款游戏”一定是把能够把VR所能实现的游戏体验以最舒服合理、但又眼前一亮的方式带给用户的。在朱昱地看来,一款优秀的VR游戏不一定要是大众的,它也可以从某个细分人群入手,做出他们最需要的游戏。华泰证券研究所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不需要等到技术完全成熟,在特定场景、特定硬件条件下,只要体验足够惊艳,就能激发持续消费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