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平米全景声小黑屋DIY进化历程


前言


一入毒坛深似海,时常流连于烧友的精彩帖子,反复拜读大烧们精心编写的文章,也忍不住进行一些实践,影音室开工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借着春节之际,想着给小黑屋折腾画一个阶段性句号,跟各位烧友做个流水账式的分享。在此也忠心感谢那些素不相识而热情帮助过我的同好们,整个过程存粹是摸着石头过河,对声学一知半解,也请各位老烧多多指教。


13平方小黑屋的进化历程。之所以说是进化,是因为影音室建设伊始,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当时心里只有大画面。后来随着发烧的深入,各种问题无法忍受,才一步一步的进行解决,最终形成初级的7.1.4全景声系统。第一阶段,主要追求大画面133寸,要求独立房间完全遮光。第二阶段,增加天空音箱制作吸音面板,同时也解决被忽略的通风和消防问题;第三阶段,苦于对制作的吸音板没有科学的验证,引入REW声学测试软件,增加低音陷阱消除正方形空间造成的驻波问题,在更换低音炮后,整体音画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


因为没有明确的计划,有些问题的重要性在建设之初没有得到重视,后期造成许多麻烦。如果现在重新再做一个独立影音室的话,我将着重考虑如下因素:消防-通风-遮光-声音-画面,当然这个排序纯属个人观点,但关键在于后期不能动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先做好。除了二次余数扩散板为成品之外,大部分都为DIY制作,下面我把进化过程以图片为主分享给大家,并顺求系统升级建议。



一、精打细算的大画面


房间3.18米宽,3.8米长,两边分别有一个入口和一个飘窗。当时最大的想法是尽可能做到最大的画面,决定不在前墙角做陷阱,得到全黑环境无视觉干扰的133寸画面。因为是全手工diy,所以定位是简单搞一搞,所做模块都能够拆卸、组装,以便日后有更大的影音室能够用得上。


房子户型特殊靠近马路,这一间噪音最大,户外的噪音是个问题。地面没有做浮筑地板,只是在前面三分之一放置器材的位置铺上隔音垫,其余的满铺地毯,音箱都垫上厚厚的大理石,目前为止没有人来查过户口。这样一个正方体,可想而知驻波一定严重,由于没有进行低频处理也为后面折腾埋下伏笔。当时的器材是5.1,但计划以后上全景声系统,布线都留好相应的位置。




前墙。从入户电箱拉入电线专线,4路网线。用木龙骨和夹板补平墙面,制作画框幕,因为之前用过盛威亚D354-60,这款防火板在国外论坛上也是被研究过最适合做投影屏幕的,以前也有不少人用,曾经拿过一些幕布小样进行对比,这款防火板表现惊人,并且因为制作难度不大,稳定性也很出色,所以在这个阶段也就比较满意。


幕布用一张十尺的防火板刚好可以做到133寸16:9,在上方用铝合金条结合黑色绒布制作一片折叠遮幅,操作简单,但后来实践证明,基本上都是放下来保持画幅为1:2.35。所以以后如果再做屏幕估计会直接做宽银幕了。个人认为器材不挡住画面的情况下尽量低为好,这样在观看水面和赛车场景的时候,感觉比较真实。关于DIY画框幕玩的是乐趣,不差钱最好就直接上品牌成品幕布吧!省心。



侧墙。房子的位置在靠近马路,噪音还是比较大,所以考虑利用凸窗来做隔音,用一个旧的书柜横放制作空腔。为了更好的遮光,基本上堵住整个凸窗,但保留书柜的一个隔层留出小窗利于透气和采光。



后墙。由于房间的进深只有3.8米,无法投射133寸的幅面,也没有合适的短焦机器可选,所以才用前镀膜反射镜延长投射距离,事实证明,对效果没有影响。因为房间小而且是全黑环境,所以亮度完全没有问题。但安装和调试增加了不少难度,先在cad软件里面根据投影机的投射距离和空间进行精确计算,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投影机遮挡反射光路,我这个基本上是切着投影机下沿而过的。反射的角度也要尽可能靠近画面中心,画面光线才比较均匀。


17.jpg


顶面。吊顶的处理是当时工作量比较大的工程,主要是读到一篇李鹏展写的《一个令我不能离位的听音室》所影响,文章中提出扩散板如果要用就要满铺天花几片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当时也就尝试做了。这个阶段的声音感觉到高音是比较好的,但低音没有解决问题。当然后来我认识到小房间声学重在吸,所以大家也就会觉得奇怪怎么扩散体装在吸音体上面,吸引体是后期制作挂上的。



摆位。由于空间狭小,又希望画面都撑满前墙,所以给主箱的摆放位置就少之又少了,可以看到光路基本上是切着音箱边缘而过的。开始主箱是向前靠着墙,声音非常糟糕。后来不断研究摆位,运用刘汉盛的螺孔摆法,这个摆法号称第二次喇叭摆位革命,两个主箱交叉于皇帝位前方,声音的左中右分离度大大提高,音场的宽度也增加许多,不仅减轻了驻波的影响,结像也更好,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摆法不会挡住投影光线。这么多优点,简直是小房间的救星!!后来不管声学改造做了多少,这个摆位仍然是感觉最好的。



二、弥补系统不足和预防


搬入之前已经拉了专线电线到影音室,网络和电视也做了智能系统。房子的过道上方是智能中枢,电信网络、路由器、交换机、NAS和几个硬盘盒,都集中在这里,检修比较方便,并且无线信号都能照顾到各个房间,配备了各种遥控插座。



虽然如此,使用中陆续也发现几个问题。比如影音室之前只是留了个窗户,没有加任何的排气扇,时间长了空气污浊,慢慢地就不想在小黑屋呆了。另外大量的扩散板和和织物,对消防问题也有所担忧。时间来到2018,随着对声音的追求,加上驻波的轰隆声越来越不能忍,终于下定决心来进行一次改造。


首先,解决通风。分别在相邻的两个房间开两个孔,卫生间上方开孔。分配两个进气扇两个排气扇。配置定时智能开关插座,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排进气,但在看片的时候关闭,空间清新许多,并且由于空间的联通,其他相邻的房间由于风压的原因,空气流通起来。



其次。增加天空箱,更换雅马哈3083全景声功放,购入oppo203。小黑屋完成看了几个月,画面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也知道自己的声音系统比较渣,声音没什么感觉,坛里不时有人在谈全景声,心里也蠢蠢欲动了,经过波折,终于也上了四个天空箱JBL Control one,飞机终于是从顶上飞过了,各声道之间的连贯融合性都非常好。



最后,增加消防。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无线感应烟感器,在插座附近放置灭火球。这样可以主动灭火和即时报警都有了。



这一阶段,也增加了一个QRD扩散体,根据网上提供的软件计算,用泡沫切割机精准切割,制作一个600mm扩散体放置于皇帝位上方。在两侧墙分别放置两个有扩散体基础的吸音体。另外后墙购入两块成品全频扩散体,但效果说真的听不出来。



三、领略影音室的根本


虽然系统有所提升,但声音还是不对。即没有解决小房间影音室声学的根本问题——低频吸收。所以一开始就错了,做的扩散板和聚酯棉吸音板,都是避重就轻的做法,对低频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认真学习各种低频陷阱帖子,并且也注意到论坛里面对于小房间影音室混响时间长短的不同观点,心想不如也来做看看。吸!往死里吸!哪怕过吸也要亲自试验一次。



说干就干,买来射钉枪、马刀锯等电动工具和材料,但对玻璃棉一直心有恐惧,后来也想通了,怕死还是玩影音吗?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就是了。于是根据帖子里的图纸,制作了一批高中低频吸音体。厚度都不超过10厘米,有一些是薄板共振吸音体,安装在后墙和两侧墙。好像有所提升,但对低频不是特别明显。



全手工制作吸音体,是很花费功夫的,为了做好密封,射钉、门钉一个一个不能少,并且里外都要刷上胶水,贴好纸,放着干燥几天,最后绷布挂上,整个做完成周期至少一个月。总想着咱也得学着测试啊,不然这个有效果没效果也没谱,不能不明不白的做啊,于是心想买个测试麦的,遂购入测试麦和声卡,但没有潜心学习,搞不定,器材就这样放着吃灰了。



这样又过了一阵子,市面上出现minidspumik测试麦了,买,这个操作起来似乎没那么复杂,直接插上笔记本就能测。终于知道自己的房间什么情况。于是制作低频陷阱的瘾又来了,不是说低频可以往死里吸吗,行,立刻在前墙制作两个100升的80kg/m3玻璃棉低音陷阱。放上去,都没测一开声就跪了,这才是鼓点啊,低音干净了许多啊!


48.jpg


后来又陆续在后墙角和皇帝位后方增加了三种不同容重80kg/65kg/40kg的低音陷阱,效果立竿见影,天顶也增加了BBC-A10全频吸音体,弄几个安全帽扩散,同时还作为加强吸音体的支撑,十多个全频吸音体装上以后,有效地降低了驻波,混响降下来了,低频干净清晰,但原来的8寸炮被这些陷阱吸得没有存在感,终于萌生了换炮的想法。换了15寸炮之后,量感打击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由于低音的改善,中高音似乎也之前更好了。此时,能够感觉到平衡,低音的弹性,全景声的球形运动轨迹,包围感也是相当的好。在这个阶段,深刻感觉到了声学处理对影音室的重要性,同样的音响系统发挥出的效果差距非常大,看电影是比较满意了。



关于声学测试。由于入了这个测试麦之后也只是懂得简单的测试,所得的知识也非常不系统,基本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但根据我制作这些吸音体的过程和测试中,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对比测试,慢慢也熟悉了这些吸音体的特性,得到了许多第一手的经验,对标准和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这里附上我最后测试的一些图。下一步要好好学习调炮技术。



最后,特别感谢江湖大哥等朋友对我等小白的耐心帮助,也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多提建议!


*文章来自HD199论坛用户“蔚道设计”,原文链接:http://www.hd199.com/thread-18724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