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销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唱机唱盘兴趣的爆炸性增长。如果你要购买你的第一个唱盘,这里可能有你需要知道的东西。
虽然流媒体音乐是当前的主流—虽然唱片公司、艺术家和零售商对小型光盘销量的减少感到惋惜--但黑胶唱片的销售正在保持复苏。事实上,这种格式—差不多在40年前就已经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现在却是音乐的主流实体媒体格式。这催生了人们对唱机和唱盘的兴趣并增加了其销售量--释放存储在黑胶唱片槽中的音乐的必须设备。
唱盘在黑胶领域中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必需品,而且很容易理解。为了播放唱片,你需要一个转盘以恒定的33-1/3转/分的速度旋转,并将机械振动的传递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唱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它们的成本--特别是对非音响发烧友来说--可能显得很荒谬。然而,像音频系统的其他部分一样,唱头可以对黑胶唱片的声音产生深远的影响。
唱机唱盘,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音箱属于被称为 "换能器 "的一类设备。它们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你无疑对换能器很熟悉,即使你不认识这个词。音箱、耳机和耳塞可能是音频中最常见的换能器。它们将从放大器接收的电能转换成声波。唱头的工作方式几乎完全相反:它们将唱针--我们的前辈称之为针--的运动转换为电脉冲,因为它在唱片槽中摆动。
两种最流行的唱盘设计是动磁(MM)和动圈(MC)。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彼此的镜像。这两种方法都有忠实的用户--而且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动磁(MM)唱头
在动磁设计中,轻质金属条悬臂的一端贴在测针上,另一端是一块微小的磁铁。电线圈在四面围绕着磁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电机。当测针追踪凹槽的起伏时,悬臂,也就是磁铁,就会相对于线圈移动--就像跷跷板一端的动作在另一端产生动作一样。磁铁的运动改变了磁场和系统产生的电能。产生的不同电压被传递到前级功放、后级功放,最后到扬声器。然后,扬声器逆转了这一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声波。
动磁式唱机的主要优点是比动圈式设计有更大的输出,而且更容易更换触针/悬臂组件。更高的电压输出意味着MM唱头可以直接连接到大多数前级功放,不需要中间阶段的唱头放大器。更容易更换的测针/悬臂使音频发烧友有机会在家里更换这些部件--无需运回制造商或去专门的商店。
动圈式(MC)唱机唱头
动圈设计颠覆了唱机的构造。线圈被安装在悬臂上,而磁铁则被安置在唱机中。电气过程是相同的:测针跟踪凹槽,而线圈相对于磁铁移动,产生不同的毫伏电压流。
过去,MC方法的优点包括质量较低,使测针能更快、更准确地进入沟槽。从理论上讲,MC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准确的,而且有些人觉得更有音乐感的黑胶唱片。然而,技术在发展,磁铁变得更轻、更有力。在被称为音频的黄金时代,最强大的磁铁是铝镍钴。他们产生了大约700万高斯-奥斯特。今天,钕磁铁可以轻松地提供5000万高斯-奥斯特。一些MM唱头表现出比许多MC设计更低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市场上的MC型号的输出量高到可以直接进入前级功放,并且提供用户可更换的触针/悬臂组件。
动铁
虽然如前所述,MM和MC是最流行的唱机设计,但也有其他的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通用电气开发了所谓的可变磁阻设计。今天,我们称它为动铁。正如预期的那样,悬臂的一端有一个测针,但不是磁铁或线圈,而是安装了一小块铁或其他铁质材料。磁性线圈在两侧。由于铁可能比磁铁更轻,这种设计可以减少质量。今天,更轻的磁性材料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这种设计,但对于20世纪50年代来说,可变磁阻或动铁是一个巧妙而合理的解决方案。
Moving Micro-Cross是Bang & Olufsen的传奇工程师S.K. Pramanik使用的术语,是动铁的一个变种。当悬臂另一端的测针跟踪唱片槽时,一个微型铁质十字架在两个固定磁铁和线圈之间移动。据Pramanik说,这种设计进一步减少了质量,提高了声道分离度。
动磁式、动圈式、动铁式和动微交叉式唱机都是依靠磁力来发电的。不过也有其他方法,即驻极体唱头,它弯曲压电材料来产生电压。虽然现在很少使用,但这种设计在音频的早期是很流行的。它能产生足够的电压,所以相对来说只需要很少的放大。然而,一个缺点是质量问题。
"动光 "让人联想到百老汇、银座或香港的LED、LCD或其他大型广告牌。但在20世纪70年代--在激光变得普遍之前--东芝为音频爱好者提供了一种 "光学 "唱头,它依赖于激光光束的可变强度。
虽然东芝的技术是创新的,但其传输过程是差不多的。测针跟踪凹槽并移动悬臂,从而调节光束。东芝系统的好处是质量更低,跟踪更准确。缺点是它需要一个特殊的辅助性前级功放。虽然是一种新颖的技术,但它很快就消失了。
然而,正如我们在Shibata测针的设计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个领域的好想法有可能重新出现。几年前,ELP开发了一个利用五个激光器的 "非接触式 "系统。而今天,有几家公司正在生产光学唱头。其中一家公司,DS Audio,愿意共享其技术来推动这一想法。
乙烯基销售的繁荣带来了对唱机唱头的兴趣。 如果您要购买第一台唱机,以下是您需要了解.jpg
天龙DL-103R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关键唱头的规格
无论用什么方法将运动转化为电能,在唱机中包含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与医生一样,最重要的规则是 "减少伤害"。黑胶是一种耐用的产品,可用于窗户、地板和其他用途,但作为一种唱片介质,它是相当敏感的,每条槽壁上都有两个不同的信号--左和右—这是测针 "感觉 "到它的方式。测针本身通常是钻石,或有一个钻石尖端,而钻石几乎可以切割任何东西。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创造一个尽可能少地对凹槽施加压力的唱头。因此,一个低的跟踪力--在播放过程中实际施加在唱片上的重量--是可取的。在早期立体声,3克的跟踪力就能让发烧友们很高兴。今天,跟踪力不到一半也是很常见的。
还有其他同样关键的唱头规格。正如我们所指出的,测针位于悬臂的一端,与沟槽的起伏相交。移动测针所需的力,即测针装配系统的 "弹性",被称为顺应性。
在不深入了解顺应性和顺应性测量的情况下,系统的弹性和音圈的长度将影响系统的低频共振。顺应性太低的唱头有一个僵硬的悬臂,要求凹槽更努力地 "工作 "以引导测针,这可能导致凹槽过度磨损。黑胶唱片通常并不完美,可能会有轻微的扭曲。顺应性太低的唱头可能难以保持与凹槽的接触,或完全跳槽。
不过,顺应性是一个平衡的行为。如果它太高,最低频率的深层低音可能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低于12(表示为12×10-6)的顺应性数字被认为是低的,而25(25×10-6)是高的。一些权威机构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低、中、高顺应性范围。
与其他音频系统组件一样,频率响应是唱机唱盘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20-20"(20赫兹至20,000赫兹)的行业基准也适用于此。几乎所有高质量的唱机盒都超过了这个范围--有些更是达到惊人的数值。
立体声分离是另一个你可能会看到的规格,因为你查看一个唱头的列表。如上所述,左边的信号被嵌入一个槽壁,右边的信号被嵌入另一个槽壁。然而,由于单一的测针同时捕捉两种信号,总是会有一些渗漏(就像放在管弦乐队一侧的单一麦克风不可避免地会捕捉到来自乐团另一端的一些声音一样)。但是,分离度越大,信号就越清晰地被再现出来。
插座设计和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测针的尺寸和形状。在LP的早期和立体声时代,测针是圆形的,并渐渐变成一个圆点。这种形状提供了与凹槽的良好接触,而且制造和组装的成本相对较低。圆锥体有两种类型:粘合型和 "** "型。都有什么好处?粘合型测针的生产成本较低,但会增加重量。相反,**测针的质量更小,但价格更高。
自立体声出现以来的60多年里,需求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测针形状也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后"椭圆 "测针被开发出来。与锥形测针的基本圆形不同,椭圆测针看起来是拉长的,前面和后面被 "剪掉 "一点。椭圆测针盒的规格表将显示两个数字--例如0.3 x 0.7--作为测针尺寸。较大的测针表面沿沟槽中心移动,而较窄的半径侧表面则跟踪沟槽壁。其结果是更好的跟踪和更少的沟槽磨损。
乙烯基销售的繁荣带来了对唱机唱头的兴趣。 如果您要购买第一台唱机,以下是您需要了解.jpg
椭圆的方法催生了许多后代。1971年,Shibata测针问世。椭圆设计最初是为了应对CD-4四声道光盘带来的技术挑战而开发的,Shibata设计是椭圆的一种变体,能够承载嵌入CD-4光盘凹槽中的四条封闭信息流。Shibata的形状有一个非常小的水平接触面,所以它可以处理45,000赫兹的CD-4轨道。当CD-4和其他四种黑胶格式死亡时,Shibata测针的设计继续存在。它在垂直方向上有更宽的接触面,产生更少的黑胶磨损。反过来,Shibata的设计也激发了一些变化,如Contact Line、Ridge Line、MicroLine等名称。在其他方面,这些椭圆设计倾向于更紧密地模仿最初用于切割母版的测针。我们的想法是,测针的回放与切割器越接近,复制就越准确。
另一个相关的唱头规格是电压输出。那是由触针在凹槽中的运动引发的电压,然后转化为电能,输送给前级功放。重要的是,唱头的输出电压要足够高,以满足或超过前级的电压输入要求。一般来说,前级功放会列出唱机输入的电压要求,而唱盘会列出其输出要求。虽然有高输出的动圈式唱盘设计,但传统上,动磁式型号提供更大的电压。许多动圈式型号对于特定的放大器或接收器来说,可能只提供过低的电压输出。这些型号通常需要一个升压器,以使信号达到预期的电压。
为黑胶唱片干杯!
尽管工业界显然想杀死它,但黑胶唱片并没有死。它仍然是音频发烧友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看起来很有活力。如果你有足够的钱,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购买音频组件来提升曾经简陋的LP唱片的播放效果并不难。但是今天,如果你了解技术和重要的规格,你可以用更少的钱维持你的唱片收藏,增加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