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 Transrotor Rondino nero FMD黑胶唱盘:错不了的选择!


钟一试听了一套声音表现令我非常满意的模拟播放系统:JR Transrotor Rondino nero FMD唱盘、Tri-Planar Mark VII Ultimate唱臂、光悦「轮岛涂漆」唱头。播唱过多款不同类型音乐,系统带来了莫大的欢愉,值得为此大书一番,但,如果你只听CD,此文不必再读下去,如果你仍然热爱LP,刚又蠢蠢欲动想升级换器材,那么你大概可以准备破财了。


1.jpg


同一张LP,声音更扎实


钟一并非首次接触JR Transrotor的唱盘,过去分别为文评论过Fat Bob S和Dark Star,但Rondino nero FMD的声音,分别却是极度明显的,是高出几班,是唱盘设计上的分别?匹配的唱臂及唱头更高班?统统不是,总之,同是播唱这几张LP,听到的效果表现,给人种稳扎稳打的感受,音像清晰又带丰富的跳跃感,高频空气感之佳犹胜多款同级系统。


JR Transrotor是德国一家小规模唱盘厂家,成立于1973年,厂房设于科隆附近的Bergisch Gladbach,老板兼总设计师Jochen Rake,曾经是英国transcriptor唱盘的进口代理,后来才亲自设计唱盘并推出市场。


说JR Transrotor规模细小,但竟拥有「盘王」之称誉,皆因该厂推出超级昂贵的Artus唱盘;此外,厂方生产线上多于二十款唱盘型号(最多曾超过三十款),亦是完全超乎想象,相信是世界纪录吧。据报道,Jochen Rake脑袋里满是设计唱盘的理念,经过周详计划,他都会将设计付诸实践,推出市场,如果大家将JR Transrotor唱盘型号逐一研究,定必发现其中创意。


2.jpg


论创意,肯定离不开TMD和FMD这两种磁场驱动系统吧。那究竟TMD和FMD是什么?


简单说,是将整个转盘(platter)的旋动部分,分成不同层叠,层叠间藏有磁力强劲的磁体(neodymium钕磁),当胶带由马达带动,把底层「小转盘」旋转,透过磁力连带使上层的「小+大转盘」同步转动,TMD(Transrotor Magnet Drive)虽也是磁力偶合,但上层的小转盘与下层的小转盘中轴仍有机械性接触。


至于FMD(Free Magnet Drive),本地代理称为「磁驱」,同样是以胶带旋动底层的小转盘(这部分完全以金属盒密封),跟TMD不同,FMD不再有机械性接触,底层小转盘和上层的小转盘间(各装嵌10小块钕磁体),另多加一个金属「圆盆」,用上精确的magnetic coupling技术,令两个层面的转盘各自「独立」起来,没有丝毫机械性接触。


无论TMD抑或FMD,都是以磁场理念作技术基础,其基本目的只得一个,就是将马达与胶带旋动及聆听环境所产生的震荡,完全隔绝,避免唱盘platter表面被此等震动影响,劣化唱头从唱片坑纹所拾取的微弱声音讯号。


3.jpg


今次试听的Rondino nero,是用上FMD磁场转动技术,登入JR Transrotor的网站,你会发现除了Rondino nero,使用FMD的还有刚才提过的旗舰Artus、Orion Reference和Tourbillon。究竟TMD、FMD这些技术理念是否完全正确并有效?理论上是如此,实际试听过程中,也确确实实感受到Rondino nero重播出一种稳定而且实在,通透宁静,重现声音细节特别多的能力。


由于马达藏于唱片基底的底部,从外观看,Rondino nero的线条表的更加完美,仍然采用三点式支撑的基底部分,主要是以特殊的碳、亚加力(Carbon Acrylic Glass)材料制造(试听的一台是黑色,厂方另外还提供全透明版本)。


4.jpg


据厂方资料,Jochen Rake是世上首位以这种物质作为唱盘基底的设计师,再说,基座中间加上一片铝板夹层,如此「三文治」方式,提升线条美观性外,更增加结构性坚固度,对隔绝承放音响层架的震动大有裨益。基底没有一丝直角的圆弧三角造型,更是厂方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同样是Rondino nero谐振抑震的关键。


Platter转盘部分,Rondino nero用上特厚,抛光手工一流的铝金属制造,platter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碳纤维及亚加力等复合物料,作用当然亦是抑制谐震;再组装唱盘过程中,留意到转盘的底部,是「车」了一圈一圈的坑纹,厂方强调除增加金属本身结构硬度之余,还籍以减低铝金属容易产生谐震这缺点。


5.jpg


唱盘出厂前都会由老板Jochen Rake亲自检验,你估用什么方法?就是带着医生听心跳的「听筒」(Stethoscope),放于转轴、臂座顶部逐一听,如果听到杂声,里面转动部分一定有问题……


代理送来的一台Rondino nero,臂板早已安装妥当,板的制造物料跟唱盘基座是完全一样,以微弯的弧形设计,肯定又是经过紧密计算的,透过向内或向外转动臂板圆弧角度,改变与唱盘转轴的距离,以安装9吋、10吋、12吋等不同长度唱臂,而完成不需返回原厂要求更换臂板,绝顶聪明的设计。按照情况,Rondino nero是可以同时间装上三支唱臂。


Rondino nero还附来一个唱片镇,是以转盘同一样的铝金属制造;电源供应部分,是一个外置式长形金属小盒,中间旋钮分别控制开关和转速(33、45),旋钮的旁边,设有两个fine adjust小孔,用一支细螺丝批,便可以转速微调。


6.jpg


Tri-Planar+光悦漆头


JR Transrotor网页里面展示的图片,多安装着SME唱臂,相信是设计者首推的唱臂匹配,不过,我们今天使用的,都是Tri-Planar的Mark VII Ultimate II,Tri-Planar一直给钟一印象都是能量充沛,有永远耗不尽的感觉,声音结实有力,弹跳力强劲,低频强横,满有大将风范。10吋长的臂管,有效长度即250mm,Overhang为16.5mm,Pivot-to-spindle距离为233.5mm,差误角度22°,有效质量effective mass为11克,重量28oz。


Mark VII是一支设有多项目供用家调校的唱臂,资深黑胶迷一定喜欢,可调校项目包括Azimuth、HTA、VTF(用三个小平衡舵)、臂管的升降速度、anti-skate等,使用原厂附来的一整套工具,加上一定程度的调校唱臂经验,你会发现Mark VII实在是一支平易近人的好唱臂。


7.jpg


臂座上正中位置是调校VTA旋钮,印上0-100刻度和指针,方便到极,只要先扭松螺丝,VTA高矮便可随意调校,再把螺丝扭紧即行。臂管连着唱头壳,不能拆除的设计,甚至臂线「直出」(设RCA或XLR选择),不用DIN接驳,反映着厂方一贯发烧理念。再说,市场上占大多数唱臂长度,为9吋或12吋,Tri-Planar的10吋设计,算是罕有,亦由于这原因,引申至循迹误差比率,唱片内纹为0.7″,最外纹为1.7″,两个误差之间少于-1.0″,整体来说仍算相当低了。


匹配Tri-Planar Mark VII UII唱臂的,是光悦「轮岛涂漆」MC动圈唱头,这个「漆」系列一共推出三个型号。除了「轮岛涂漆」,还有「金漆」和「黑漆」,每款售价完全一样,规格数据,例如output volts为0.4mV、inner impedance为5 Ohm等,都没有分别,分别在于涂于唱头木壳表面的一层物料不同而已。


8.jpg


光悦供推出「黑」、「材」、「漆」、「玛瑙」、「翡翠」五个系列,全均采用Gyger-S钻石针尖,依照厂方的说法,「漆」是最超值的,以付出「翡翠」一半价钱,而获得近八成的声音表现。究竟是否如光悦厂方所说?这次《煮酒》给钟一印象的而且确大有改善。过去一直认为它「木头」的循迹能力与中低频不够理想,也许是配合唱臂、甚至唱盘和唱头放大器的影响吧,今次再听这个「轮岛涂漆」,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一脸魅力,是斯文得来,小提琴得木味尤其浓烈,拥有相当得「诱惑性」,听古典音乐尤其弦乐部分更是迷人到极,空气感与音色之佳靓到令我高声欢呼。


不想再听CD


过程中,匹配Rondino nero、Tri-Planar Mark VII、「轮岛涂漆」MC唱头开声得,仍是我们耳熟能详得前后级+扬声器:ModWright LS36.5DM/Mark Levinson No.532H/Wilson Audio Sasha W/P,唱头放大器方面,用上内置升压牛,真空管设计得Phase Tech EA-1 II。接线用了Dignity Audio(RCA)接前级,Vitus Audio Andromeda(XLR)接功放及Audio Note Lexus喇叭线。


9.jpg


过去谈论「盘臂头」的文章中也曾强调,由于影响LP模拟重播系统表现得因数众多,存在不少变数,因此,我较喜欢以客观态度,跟读者「分享」我听到的声音。


听钢琴录音:


我选来了两张个人非常喜欢,声效又超卓的Richter录音,先是「李斯特第一、二号钢协」,另一张是「贝多芬第一、七钢琴奏鸣曲」,我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听过这个JR Transrotor+Tri-Planar+光悦「盘臂头」系统所重播的声音之后,你绝对再没有丝毫冲动想听回CD,那种钢琴细节、活生感、音色温暖感、安静气息……真的跟数播重播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有那么夸张?尤其李斯特的钢协作品,产生出一般热情奔放,充满浪漫色彩,至于贝多芬奏鸣曲作品,琴声的细节清晰无伦,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效,演奏的大钢琴发出宏大动态,一个钢琴独奏的录音可以达致如斯爆棚效果,不愧是Tri-Planar。至于Rondino nero,这唱盘独特的FMD转盘技术,令乐声稳如磐石,全频之扎实,是一般传统设计的「带动」唱盘难以相此,刹那间,叫我回想早阵子到朋友处,欣赏到他的Garrad 301「轮驱」唱盘,配Ortofon 309唱臂+SPU(Signature版)鲸鱼头,如今听到音质和音色效果,实在有点近似。


听人声:


令我留下最深印象者,首推这张Peter Paul and Mary经典处女录音,Rondino nero系统组合一开声,已有无比逼真效果涌出来,三把人声真确程度保证吓你一跳,简直有如站在面前一样,营造出的空间感与空气感是同一CD难以相提并论;说到歌曲旋律,模拟系统产生的抒情本领,相信要阁下亲耳体验才能明白。坦白说,听此录音乐趣之大,就算「盘臂头」调校过程如何艰苦,亦可完全抛诸脑后,因为声音实在非常悦耳。


听爵士乐录音:


由于Rondino nero系统组合的声音确是生猛,用它来播唱爵士乐录音,肯定是合适不过;以往听过无数「盘臂头」系统重播的《We Get Requests》,有些调校精准度稍欠,有些更是音色与灵巧度欠理想,靓录音被恣意糟蹋,当真是荣辱相见;今次以这个Rondino nero组合重播,空气感和乐器音色皆达一级水平,是的,我认为跟Garrad 301+Ortofon臂/头的表现不相伯仲。Side B「You Look Good To Me」,如今透过光悦「漆」头挖出来的声音,厚润又甜美,中、低频实在、有利,节奏感非常好,动感一流,乐声满有神采,Ray Brown的牛筋又低又够弹力,听到人牙都软了,此碟扭大音量听材够过瘾,听到模拟母带的嘶声,不用怕,结像仍不会散,此一刻,任何人都会听到眉飞色舞。


听中乐:


「大浪淘沙」这个录音极靓,可是一点都不容易播,尤其现今可买到的新版,很多时都会有过响甚至吵耳迹象,怎料今次听(新版)track 1 头30秒,已令我折服,乐器定位与音色之佳,已超越一般模拟系统重播此录音的范畴,乐声高潮迭起,动态之佳令此Rondino nero重播系统大耍看家本领,不仅没有丝毫刺耳难耐的感受(光悦头醇厚个性,在此应记一功),琵琶、二胡、笛子、扬琴等有着顶级的结像力和通透感,乐声音符立体到近乎一粒一粒弹出来,质感之佳无以尚之。


听卡拉扬/柏林爱乐:


无伦是播Rossini序曲,抑或是罗斯卓波维奇拉Dvorak大提琴协奏曲,此系统带来的音乐都充满了动感和朝气,绝对可以由头到脚听到结尾,几乎忘记了之佳正在进行试听,若用文字形容,「色彩缤纷」。事实上两张LP钟一早就听到烂熟,声音中有任何半点差池我都立即能指出,系统播来真的令我喜出望外,它展现的空间感和定位又是好到没法批评。最后,更不能不提我听到的弦乐音色,大合奏时节奏明快,旋律动听,那一浸一浸一层层的弦声涌过来之际,保证听到你手心出汗,继而遍体酥软!